林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春的壮歌用生命为天河引流 [复制链接]

1#

来源:河南共青团综合自河南日报客户端、吴祖太研究筹委会、安阳日报、CCTV《文化中国》、海燕少儿期刊

一渠绕太行,精神动天下。河南林州的红旗渠被称为“人工天河”,在红旗渠的“山碑”上镌刻着81位英雄的名字,他们为这一人间奇迹、人民工程的修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吴祖太,一位生命定格在27岁的工程设计者。

01

吴祖太是河南省原阳县人,家境贫穷的他少年时随父母到郑州卖水为生,郑州解放后,吴祖太考入郑州一中,当选为全校学生会主席。年8月23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年,吴祖太考入省立郑州工业职业学校水利科,后来水利科并入黄河水利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新乡专署水利局工作,年轻的吴祖太打算干一番事业,于是决定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施展抱负。

千百年来林县一直被干旱缺水困扰,人畜饮水难,种地靠天收。年林县就提出引漳河水的议案,但因缺技术人才、施工资金,议案只能搁浅。

年,吴祖太陪同水利部的专家初次勘测引漳入林工程,了解到林县人民饱受缺水之苦,也被时任县委书记杨贵“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的雄心壮志所感染,于是,他自愿来到林县,成了全县唯一的科班出身的水利工程技术员。当年吴祖太21岁。

吴祖太参与绘制的漳河沿途高程图,使林县引漳入林有了第一图

02

年,林县遇到了特别大的旱灾。境内的4条河流干涸,建成的水渠无水可引,水库无水可蓄。林县县委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而工程设计的重担,就交给了年轻的技术员吴祖太。

引漳入林总干渠全长70多千米,渠线全是从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通过,随山势蜿蜒盘旋,落差非常小,如果测量不精确,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其结果就是硬把渠修成了也用不上水。

吴祖太带领勘测小分队,爬过了一座座山,蹚过了无数条河流,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来回复测三次,仅用3个月时间,精准绘出坡降比为:1的引流渠线图。

年2月10日,林县根据吴祖太提交的《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初步设计书》向全县人民发出动员令,以红旗渠命名的引漳入林工程就此轰轰烈烈地开工了。

动工后,吴祖太担任工程股副股长,他既要依据勘测实况,绘制每项工程的图纸,还要考虑每个工程段施工的安全措施,没日没夜地在工地上奔波。他虚心听取工人意见和要求,把图纸上工人看不懂的英文字母改成大家能认识的中文。工作十分劳累,但吴祖太从不叫一声苦,每当困倦的时候就用力揪头发,让头脑保持清醒。

吴祖太创造性解决了许多难题,如青年洞一段,原拟绕山挖明渠,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经过反复考虑比较,吴祖太改进设计方案,采用凿隧洞,让渠道通过天险绝壁。在总干渠跨越浊河的地方,科学地设计出“空心坝”,让渠水从坝心通过,河水从坝顶溢流,解决了渠水与河水交叉的矛盾。

红旗渠总干渠要从山西平顺县的王家庄村子下面通过,对这个大胆的设计,当地干部和群众特别有顾虑,如果渠水入渗,土崖滑坡,可能会房倒屋塌。吴祖太多次勘查地形和土质,决定采取高标准衬砌防渗措施,料石砌墙券顶,用混凝土铺底,可以保证水不渗漏。遇到石层,只放小炮,不放大炮。

在开挖隧洞时,洞内孤石淤土掺杂多变,容易坍塌。该怎么办?

吴祖太吃饭时也在认真思考这个难题,把石块当成馍块塞到了嘴里,硌了牙。一旁的同事扑哧一声笑了,正吃着的面条呛到了鼻子里。吴祖太也笑了,看着同事的窘态,他猛然喊道:“鼻子,鼻子!”又凑近仔细看,没一会儿,他发疯了一样跑向工地。吴祖太把原来设计的单孔“口子”洞,改成了双孔“鼻子”洞,隧洞跨度缩小了,让隧洞更加坚固。

03

红旗渠工程一天天推进,噩耗却来得那么突然。

一日傍晚,工地的食堂开饭了,吴祖太刚端起碗,一名工人匆匆走过来对他说:“吴技术员,王家庄隧洞的顶部有个裂缝,往下掉土掉石块。”吴祖太一听,放下碗筷就走。

炊事员劝他吃了饭再去,吴祖太说:“趁着天不太晚,我去看看,今晚想个解决的办法,不能明天让大家冒着危险去隧洞里施工。”这时,负责这一处工地安全的李茂德过来了,两人一起去洞里查看情况。他们进洞后十几分钟,洞顶突然坍塌,碎石泥土掩埋了他们,大家赶紧跑过去抢救,但他们还是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吴祖太自年5月调到林县,至年3月牺牲于山西王家庄红旗渠建设一线,年仅27岁。他的工作时间几乎全在太行山,没有固定办公室,常住帐篷,只有一只箱子伴随他走到生命的最后。

在吴祖太外甥承嗣人杨根成家,保留着他的遗物——斑驳漆离的墨绿色手提箱,底层装着毕业证、工作证及未婚妻的来信;中层装着水利图书资料;上层放的是设计图纸。

在吴祖太妻哥薄慧善珍藏的相册中,有一张吴祖太与妻子薄慧贞订婚的照片。薄慧善老人热泪盈眶地回忆道:“我与吴祖太是水利系统的同事,对吴祖太特有好感,于是找人做媒,想把当小学教师的妹妹介绍给他。两人都是共青团员,志同道合。很多年过去了,这本相册我一直带着。”

据薄慧善回忆,妹妹与吴祖太订婚不久,吴祖太就调林县了,尽管双方多次商订婚期,都因为吴祖太工作忙一推再推。妹妹十分理解支持吴祖太,其间书信不断。

“只可惜妹妹结婚才一百天,年5月20日为救过铁道的小学生而不幸身亡,年仅21岁。那时吴祖太正处于引漳入林勘测紧张阶段,接到噩耗,他匆匆赶来,我眼看着他情真意切地哭守在我妹妹遗体旁,同时也感觉到他作为技术设计人员,林县水利建设确实离不开他。就代表全家同意他暂时把慧贞埋葬在娘家,等修好渠再移回原阳白庙,让他返回林县工地。”

林州市档案馆保存着一封中共林县县委组织部批准吴祖太为中共党员的信函,一封落款日期为年3月28日。

信函证明:吴祖太牺牲的当天,林县县委组织部就拟好了、批准吴祖太为中共正式党员的给中共红旗渠委员会的信函,上边不仅两处点明“批准”,而且明确批准时间为年3月28日,纠正了社会流传的吴祖太是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的讹传。吴祖太,用生命验证和践行着他入党的铮铮誓言!

吴祖太牺牲后,林县人民十分悲痛,林县市委成立治丧委员会,召开隆重追悼大会,悼念这位为红旗渠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追悼大会后,林县县委把吴祖太的遗体送回原阳。原阳县也为吴祖太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04

年1月11日,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在红旗渠纪念馆镌刻的“献身人员”名字的“山碑”上,第一排第一个名字就是:吴祖太。吴祖太同志,他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献给了红旗渠,他是原阳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

红旗渠纪念馆讲解员说:一个外乡人来到林县为修建红旗渠献出年轻生命,他是引漳入林因公殉职的第一个获得共和国革命烈士称号的人。

他投身太行大山,三次推迟婚期,勘测绘出第一张引漳入林渠线图;他“一天等于二十年”爬过架高山,跑遍二百里长浊漳河,勘测设计大大小小座建筑物,培训培养出无数建筑工匠;是他把学到的知识技术发挥到极致,敢于牵着龙王鼻子穿山过涧,一图引领十万军,创造出新中国建设的奇迹;是他敢以牺牲的壮举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红旗渠建设世纪工程的一面旗帜。

母校黄河水利学校,是吴祖太梦想起步的地方,学校幽静的鲲鹏山苑树立着一尊洁白雕像,雕像底座正面刻着吴祖太生平。现在的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原黄河水利学校)把吴祖太编入院志,展示在校史馆,把学习吴祖太作为每年新生入学第一课,勉励大家向优秀校友吴祖太学习,献身祖国水利事业。

红旗渠被誉为中国水长城、人造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干支渠延伸全长多公里,若拉成直线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可把广州与哈尔滨连起来,周总理称其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

渠比天高、水比命大。吴祖太放弃城市,远离父母,推迟婚期,怀着学以报国的一腔热血投身红旗渠的设计和建设,他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挥洒在了红旗渠。

半个世纪过去了,吴祖太等人用血汗铸就的红旗渠仍然清泉汩汩,“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努力学习,奋力拼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原标题:《青春的壮歌

用生命为“天河”引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