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虚增利润20亿银行存款80亿隐瞒关联 [复制链接]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每经记者王砚丹每经编辑谢欣

年1月29日晚间,证监会通报了宜华生活信息披露违法案件调查情况。证监会指出,经初步查实,宜华生活至年定期报告存在严重虚假记载。同时,证监会通报了年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不仅包括康得新、康美药业等大案,还点名了包括恒泰证券在内的资本市场中介机构。

宜华生活连续9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

证监会通报称,经初步查实,宜华生活至年定期报告存在严重虚假记载:一是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增销售额等方式虚增利润20余亿元;二是通过伪造银行单据等方式虚增银行存款80余亿元;三是未按规定披露与关联方资金往来余亿元。

证监会指出,目前,该案已进入行政处罚审理程序,将依法从严追究相关主体违法责任。

宜华生活现在仍在交易,但已经更名为*ST宜生。年4月24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ST宜生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ST宜生称,如公司因上述立案调查事项被中国证监会予以行政处罚,且依据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公司股票将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

宜华生活的“三宗罪”可谓惊天动地,证监会通报不久,宜华生活公告了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亏损19.18亿元至21.6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后,公司预计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亏损19.24亿元至21.74亿元。年宜华生活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8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亏损2.07亿元。

宜华生活表示,公司出现业绩大幅预亏原因有四:

一是全资子公司香港理想家居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想家居)下属全资子公司华达利国际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达利)自年4月以后,由于债务重组进入了司法管理程序,基于谨慎性原则,年度不再将华达利报表纳入公司合并报表,同时期末对华达利的长期股权投资按预计可能产生的损失计提了减值准备。

二是受年度国内外经济环境波动以及疫情等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公司年度的应收账款回款周期大幅被动延长,期末公司应收账款按组合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显著上升。

三是受年度国内外经济环境波动、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公司被立案调查等多重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公司销售收入大幅下降,整体经营出现大幅下滑,全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约6.5亿元至7.5亿元。

宜华生活同时提醒:截至该公告日,中国证监会对公司的立案调查尚在进行中,公司尚未收到就上述立案调查事项的结论性意见或决定。如公司因上述立案调查事项被中国证监会予以行政处罚,且依据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公司股票将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

此外,截至公告日,公司股票收盘价低于人民币1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3.2.1条之(一)款的规定: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属于交易类强制退市。交易类强制退市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宜华生活今日最新收盘仅有0.91元,目前公司已经连续9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距离交易类强制退市只有一步之遥。

但宜华生活依然在苦苦挣扎。根据公告,1月15日,自然人黄树龙向*ST宜生所有流通股股东发出的部分要约收购。本次要约收购股份数量为.22万股,占*ST宜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6.00%,要约价格为1.15元/股。本次要约收购主要基于收购人对公司资产整合价值及业务发展空间的认可。收购人认为,公司目前每股净资产高于股票面值,名下土地资源具有发展潜力,股票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证监会公布20起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证监会还公布了20起年稽查的典型违法案例,被列入典型的包括康得新、康美药业、獐子岛、辅仁药业、凯迪生态、东方金钰、雅本化学、长园集团8家上市公司,还包括一家新三板公司、两家审计机构。并且点名了恒泰证券,通报了公募基金从业者老鼠仓事件等。

上市公司类:

一、康得新财务造假案。本案系一起上市公司连续多年财务造假的典型案件。至年,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编造虚假合同、单据虚增收入和成本费用,累计虚增利润亿元。本案表明,财务舞弊严重破坏市场诚信基础和投资者信心,严重破坏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监管部门坚决依法从严查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行为。

二、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本案系一起上市公司系统性财务造假典型案件。年至年,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等通过虚开和篡改增值税发票、伪造银行单据,累计虚增货币资金亿元,虚增收入亿元,虚增利润39亿元。本案显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要讲真话、做真账,维护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

三、獐子岛财务造假案。本案系一起上市公司“寅吃卯粮”、调节利润的恶性舞弊案件。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少报当年扇贝采捕海域、少计成本,虚增年利润;随后将以前年度已经采捕但未结转成本的虚假库存一次性核销,虚减年利润,连续两年财务报告严重失实。本案表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背后是法人治理缺位、内控管理混乱,必须压实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关键少数”的法定责任。

四、辅仁药业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本案系一起大股东及关联方长期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典型案件。年至年,辅仁药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及其关联方长期非经营性占用辅仁药业及子公司资金,期末余额分别为4.1亿元、5.8亿元、4.7亿元和13.4亿元,辅仁药业未在相关年度报告和重组文件中依法披露。本案表明,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漠视中小股东权益,长期肆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五、凯迪生态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本案系一起上市公司信披违法典型案件。凯迪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在年年报中披露陈义龙实际控制凯迪生态及其大股东的重要事实,隐瞒与陈义龙相关公司间10余亿元的关联交易,形成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8.8亿元。本案表明,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必须严格履行法定信息披露义务,不得刻意隐瞒关联交易,侵害中小股东的知情权。

六、东方金钰财务造假案。本案系一起上市公司虚构业务的典型造假案件。年至年上半年,东方金钰股份有限公司为完成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业绩指标,伪造翡翠原石采购、销售合同,控制19个银行账户伪造采购、销售资金往来,累计虚构利润3.6亿元。本案表明,上市公司系统性财务造假严重影响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严重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是不可触碰的监管“高压线”。

七、雅本化学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本案系一起上市公司新冠疫情期间“蹭热点”,违规披露信息典型案件。年2月,雅本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多次披露子公司为抗疫相关医药中间体主要供应商,并虚构境内外销售客户7家,年至年相关销售收入实为万元,夸大为48万元,市场份额15%~20%。本案表明,“蹭热点”、夸大其词严重误导投资者,依法应予严惩。

八、长园集团财务造假案。本案系一起上市公司并购标的财务造假的典型案件。年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长园和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长园和鹰)80%股权。为使长园和鹰完成业绩承诺,由时任董事长组织虚构海外销售,提前、重复确认收入,累计虚增利润3亿元。本案表明,给上市公司注入“有毒资产”,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重组参与各方均应承担相应责任。

新三板类

九、中健网农财务造假案。本案系一起新三板公司财务造假典型案件。厦门中健网农股份有限公司采用违规确认收入、虚构客户回款、编造送货单等方法,年至年累计虚构收入1.6亿元。同时,该公司还存在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及关联方资金占用等违法行为。本案表明,新三板挂牌公司要严格按照公众公司的治理要求,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恪守合规底线。

实际控制人信披违规类

十、史一兵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本案系一起实际控制人指使上市公司违规披露的典型案件。年1月至3月,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史一兵,指使将万达信息及子公司累计7.4余亿元资金划转至关联方,并调整会计科目予以掩饰,史一兵被行政处罚。本案警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滥用控制地位,授意、指挥上市公司违规信披,依法应予严惩。

债券信披违规类

十一、富贵鸟债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本案系一起债券虚假陈述典型案件。富贵鸟股份有限公司在债券“14富贵鸟”和“16富贵01”募集说明书中,分别隐瞒13亿元、24亿元对外担保,挪用募集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或从事资金拆借。本案表明,债券发行人要严格遵守信息披露制度,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公平地披露信息,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审计机构未勤勉尽责类

十二、兴华所未勤勉尽责案。本案系一起审计机构未充分履行审计程序被处罚的典型案件。年,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为林州重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林州重机)提供年报审计服务时,监盘程序未执行到位,未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导致未发现林州重机年虚增在建工程2亿元,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本案表明,中介机构应当忠实履行核查验证职责,切实发挥“看门人”作用。

十三、大华所未勤勉尽责案。本案系一起审计机构未充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