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合涧民间文艺缀纽扣王晓平 [复制链接]

1#
缀纽扣作者王晓平“我这件衣服上的扣子掉了,有时间了帮我缀一下吧,不然的话,这扣子过几天也会没影儿了。”一大早,他拎着自己的一件衬衣连说带笑的扔我怀里。“好吧。”好久没有动过针线活儿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越来越懒得动针线。平常的衣服破了、扣子掉了,能凑合都凑合着。似乎现在的衣服还真不用天天缝缝补补的。那个装着针线的袋子,被搁置很久很久,无人问津。也是,家里除了我,女儿更不会去动。平时还一直说教她:衣服开线了,或者扣子掉了,自己拿起针线学学缝缝。然而这些话,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就像耳旁风。我一直认为身为女人,不会做针线活儿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可如今这个时代,又有几个女人会去缝缝补补呢?平常的衣服多到换都换不过来,这件还没怎么穿,下一件新衣服又到手了,谁还会去碰针线盒?也是,时代在变迁,生活质量在步步提高。过去陈旧老套的思想、习惯也在逐渐的消失。迷恋过去,只能让自己裹足不前。缝制一枚小小的扣子,让我感悟到很多很多。是自己老了吗?真的有些说不清楚。想当初,大概20岁左右,那个刚刚流行缝十字格鞋垫的时代,我不顾不管午休时间,闲暇之余都会坐在家门口的阴凉处,不停地缝啊缝,缝了一双又一双,家里上上下下,人人都有份儿。在母亲的协助下,我拓了好多好多的鞋垫样子,一闲下来就会坐那儿缝。那会儿,村里女人都是缝制和纳鞋底一样的花纹,而我,手比较笨拙,怎么都学不会那样的花纹,只好做了纯白的或者纯红色的面子,然后拿直尺在上面打上一个一个的小方格,照着图样,在小方格上绣花。绣了一双又一双,唯独没有我自己的,因为我不喜欢垫鞋垫。还记得有个儿时的玩伴,她自己不会纳鞋垫,正值青春年代,想送给自己的恋人一副满意的鞋垫,只好求我帮她纳了一副,只可惜最后他们也没能在一起。风靡一时的十字绣纳鞋垫时代终究还是过去了,从打十字格、到蚊帐布的十字格,再到现在的花布直接拿缝纫机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在不知不觉中,我也扔下了手里的针线活儿。看看衣柜里,还有纳了半拉蚊帐布鞋垫在那儿扔着呢;还有学了半天的十字绣壁画,最终还是没有完成。这幅画是我帮儿子同学的妈妈缝的,那会儿新鲜,人家刚买回来,我一手抢过去说要帮人家绣。这下倒好,一放就是几年都没动过。现在,啥都不想缝了,可针线袋子不可以扔。因为里面装着的是我的青春记忆和浓浓亲情。里面的线、顶针都是从老家带过来的,每当看到它们,就感觉娘在跟前教我针线活儿,感觉又和街坊邻居的大嫂大姐们坐在一起纳鞋垫儿。所以有时候缝被子了褥子了什么的,还会拿出来回忆一下往昔岁月,而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把它们束之高阁了。有时候就会想:以后要是我当奶奶或者姥姥了,连给孩子缝套小棉衣棉裤都不会,该咋办呢?人家都说要活到老学到老,可我实在是没有兴趣学缝小孩子衣服,走一步看一步吧,俗话说得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记得在老家的农贸市场看到过现在小孩子的衣服应有尽有:裹脚连体的,露脚上下分开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家做不到的。所以,现在的年轻人,还真不用去学缝衣服之类的事情,想要什么都可以买到。扣子缝好了,摘下手指上的顶针,小心翼翼地放回针线袋里。因为这枚顶针是20年前娘给我的,我一直把它珍藏着。

作者简介:

王晓平,笔名平淡,河南林州人,《林州文苑》主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阳作家协会会员。喜欢安静的将自己安放于淡淡的文字,握一份随意与清醒,镌一路自然与灵性,许自己一份宠辱不惊。

作者相关文章:

娘亲(王晓平)

我给公公过生日(王晓平)

相识相知在求学路

女儿上大学

我的故乡——林州河南园民俗风情

河南园老姜美名扬

林州合涧民间文艺监制:张国声付更兴审核:史成书编辑:金泉投稿邮箱:lzhjmjwy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