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明朝中叶,淇水边临淇、东姚一带民众还是散居,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村落。到明末清初,随着社会变迁,很多地方开始迁居新民,逐步有了很多村落的形成。
后山西潞安府有刘姓迁居彰德府林县,逐淇水而居,在淇水南岸,修舍置田,人丁渐渐兴盛。
清嘉庆年间,淇水暴涨,刘姓后人刘振峰出钱出力,修复了冲毁的淇水桥。由于他为人随和,头上常常戴着一顶毡帽,乡人都亲切的称他为“老毡帽”。老毡帽开始修筑了早期的刘家庄园。
河南省林州市五龙镇中石阵村:刘家大院
清道光年间,刘姓后人刘启彬中举人,历任内阁中书、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刘启彬开始在刘振峰庄园边也修筑了三处宅院,布局九门相照,宽敞大气。
后刘振峰子刘际昌,清咸丰时中举人,任山西汾州知府,为官清廉,对乡人也是和颜悦色,头上也喜欢戴一顶毡帽,被乡人俗称“小毡帽”。
小毡帽后来在刘家庄园的基础上,加修住宅,在老宅的基础上,也借鉴了晋地的不少风格。
绣楼一角
山西太岳山北,宽阔平坦,西邻吕梁山、*河。清朝一统漠南漠北,使右玉关成为了内关,直达河套平原,因此,掀起了一股走西口的热潮,晋商从此闻名全国,也是最早的做起了票号生意,富庶一时。
晋商多集中在晋中一带,有了金银的晋商,在家乡也是广建宅院,亭台楼阁,古风畅然,做工精细,极其考究。致使建筑的的青砖也在此地极其盛行,一时间,炉火烟囱,遍地都是,普通民宅也极力跟风,产生了一大批建房的能工巧匠。
这些能工巧匠,也是四处游走,帮人筑宅,授人技艺,其中来到潞安府及彰德府的就不少。
刘府起初建宅少不了请专业建筑来此兴工,其中推崇的人自然少不了晋风派。那时候,奇怪的是,虽然地理上林县属彰德府管辖,但彰德府通林县道路却极不方便,林县多是交易晋货,潞安府、泽州府就首当其冲。
后刘继昌多年在汾州任职,常穿梭于晋豫之间,又是在晋中任职,和晋商少不了经年累月的打交道,所以,修宅少不了参照晋商那些院落布局、格调乃至一砖一瓦的借鉴及实操。
亭廊一角
刘启彬庄园渐渐失了昔日的辉煌,只有“毡帽”家的宅院后来越修越大,但在后来却被分割了房产,人也渐渐散居各地,经过时间的推移,多数建筑墙颓瓦废。如今有珍惜文物文化爱好者,重新整修,一砖一瓦修复,使得整个院落焕然一新,游客如织,畅游其间,读着世事兴衰,唯有建筑能记录着点点滴滴。
来源:百家号淇林君
推荐阅读
1、重磅!林州淇河大桥将成为历史,新桥明年涅槃重生
2、林州五龙:大山深处有渔村
3、我敢说,这才是高颜值的林州五龙!(含五龙各村和解说哦)
4、林州五龙有一位抗美援朝英雄,系电影《上甘岭》连长原型
5、林州五龙:淇源渔村的徐氏家族
6、林州:临淇一包工头的五句“粗”话,竟传遍了朋友圈!
7、林州及临淇一带的方言,来听听是不是“揳哩硬”?(配语音哦)
8、林州:情系故乡淇河水(朗诵版)
9、临淇一带老狐精的传说,配语音哦!
10、林州:天价彩礼的背后——来自淇河两岸的婚恋调查
11、林州:岌岌可危的淇河大桥
12、临淇一名施工员发给老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