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近跃进渠多图,才明白她为何被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本文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旭兵

寒冬年底,天色湛蓝,在安阳市殷都区西部的山峦脚下,改造提升后的跃进渠红色教育基地以及宏大的跃进渠纪念馆以崭新的面貌先后迎来了安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殷都区委读书班等的实地研修。

12月27日,为了解跃进渠的故事,记者也前往参观,感悟初心。

结合*史学习教育,安阳市把跃进渠作为奋进新时代的活教材,深入挖掘跃进渠事迹,不断丰富展馆内容,让历史文物活起来,让广大*员干部在参观学习中接受教育,砥砺初心。

跃进渠,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带领原安阳县群众决战安阳西部吃水难的一项宏伟民心工程,累计10万民工上阵历经10年修建而成,至今工程坚固巍峨,仍发挥着灌溉作用,在年夏季的安阳特大暴雨洪灾中,跃进渠也没有任何滴漏。

走进跃进渠纪念馆,走近跃进渠红旗渡槽等工程,就走进了一段*带领群众艰苦创业的奋斗史。安阳县人民用勤劳智慧乃至生命的代价,创造了安阳水利史上的奇迹,跃进渠也被称为是红旗渠的“姊妹渠”。十年修渠孕育而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跃进渠精神,更是成为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跃进渠纪念馆里,一组组实物、一个个场景、一个个真实人物故事,生动再现了那个艰苦的年代,安阳县人民在*的领导下,带着对水的朴素追求,以坚韧的性格和血肉之躯,在太行山上演绎了一场前无古人的奋斗之歌。全县24个公社,出现了父送子、母送女、夫妻同上阵,一心俢大渠的感人场面。十年间,10万修渠大*前赴后继,到荒无人烟的深山中,搭工棚、住山洞,吃野菜,啃干粮。除险队员个个九死一生,运输队员出车前预交团费,哥哥死了妹妹上,儿子死了孙子上,杨风琴把自己的嫁妆款用于买钢钎,王采金卖掉寿木送前线。一钎钎敲打、一曲曲奉献,硬是在坚硬无比的太行山上凿通了个隧洞,建造了座桥闸涵洞。17座大型渡槽凌空飞架,如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镶嵌在深山峡谷中,蔚为壮观。全长公里的跃进渠,通过毛细血管一样的支渠哺育了安阳西郊山区的角角落落。

“跃进渠畔家家有故事,一砖一石皆丰碑。”安阳市殷都区跃进渠管理局局长李钊说,多年来,跃进渠灌区把跃进渠精神视为珍宝,于年投资建设了跃进渠纪念馆,由于受到展馆的场地、内容等局限,越来越不适应开展红色教育的现实需求。随着区划调整,殷都区委*府十分注重对红色资源的利用与挖掘,深入挖掘、广泛宣传,着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区里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资余万元,建设了新的跃进渠纪念馆、改造了教育基地。展馆面积由原来的平米扩大到余平米。为了早日投入使用,跃进渠管理局组织参建单位和布展人员,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从馆内塑型到文字组织,从水电布置到馆外环境,日夜施工,仅仅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新馆布展,创造了又一个跃进渠速度。

跃进渠纪念馆利用多幅珍贵历史图片和修渠时的部分原始工具,配以文字材料和现代声光技术,生动展示了十年修建跃进渠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深刻揭示了跃进渠精神的感召力。曾任跃进渠指挥长88岁的韩文恭说:“跃进渠修成后,不仅是修通了一道物理意义上的渠,而且在全县人民思想上也修通了一条渠。无论是干啥工作遇到困难,只要一提跃进渠,再大的困难也是小菜一碟。”跃进渠畔,河南利源集团董事长付玉堂是修渠人的后代,在参观纪念馆后深有感触地说:“当年老父亲给我讲的修渠故事,至今记忆犹新,我就是在跃进渠精神鼓舞下再创业。”

跃进渠红色教育基地修整投用后,先后接待了包括安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殷都区委、安阳县委、文峰区委、龙安区委、林州市委等县区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以及安阳工学院、河南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安阳市直及区直单位、殷都区乡镇等不同层次的学习班余班次,参观受教育近余人次,普遍反映深受震撼和教育。

跃进渠红色教育基地和纪念馆作为不忘初心、奋进新时代的生动课堂,正发挥出巨大的活教材、教化育人的作用。

编辑:李林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