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点,一辆奔驰轿车停在郑州健康路夜市的一个摊位边上,当一个年轻人开始将车上五颜六色的瓷器、餐具搬下车,并仔细摆放时,周边的摊主们知道,“奔驰哥”又来了。
“奔驰哥”名叫王兰波,今年31岁。王兰波自己也没想到,几年前在餐饮行业赔掉的80多万元,竟能靠摆地摊挣回来。最初,他开始到健康路去摆地摊时,甚至连自己的爹妈都不敢告诉,因为怕他们觉得这不是一个“正经工作”。
合伙开饭店赔了80万元
5月27日下午,“奔驰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摆地摊之前,自己开餐饮店赔了80多万元,心里一直很焦虑。在靠摆地摊挣了一些钱之后,去年他就把自己日常拉货的面包车卖掉,去买了一辆入门级的奔驰C级轿车。之后,与各位摊友们在健康路这条夜市街上频频碰面之后,他的“奔驰哥”的外号就开始被逐渐传开了。
“奔驰哥”也曾经有过“正经工作”。6年前,他从上海体育学院毕业之后,先是在上海一家公司上班。
后来朋友找到他,希望和他合伙做生意,于是,俩人一番考察之后,决定在河南省林州市的红旗渠旅游景区投资80余万元,开设一家餐饮门店。
他们很快发现,餐饮店面积不算小,但生意却不算热闹。面对每天门可罗雀的顾客,两人的餐饮店最终倒闭了。
之后,王兰波开始接触到一种出口转内销、风格和造型都更加年轻时尚的瓷器餐具,他先是在林州开设了一家门店,生意不温不火。
也许是因为林州是县级市,客户层次不高?王兰波这样想着,又去郑州堪称“*金地段”的曼哈顿广场开设了第二家门店。结果,生意仍然起色不大。
为了挽救店里的生意,王兰波开始做一些尝试——趁傍晚时分,他将店里摆放的瓷器餐具,摆到门口处去展示。此时,意外的结果出现了:同样价格的餐具摆放在门口,很快就能卖掉;甚至有些时日,门口摆摊的销量,竟然是门店销量的一两倍。
为什么会这样?“同样个人经过你的门店,不见得会有20个人走进你的店里;但同样的个人,经过你的摊位,大多会转过头,看一眼你卖的餐具。”王兰波还发现,与门店相比,地摊更接地气,偶尔间“看一眼”就是商机。
“对于顾客来说,同样一件商品,摆在门店,她可能会觉得价格高;但摆在地摊上,她就会有更便宜的错觉。于是,边逛边消费,更容易产生随机性的购买冲动。”此时的王兰波,也开始总结自己所售商品的优缺点。优点是,设计时尚,年轻女孩、家庭主妇最喜欢,甚至看一眼就愿意去付费购买;但餐具毕竟不是易耗品,一件碗碟买回家,可能一两年都不会再更换,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复购率太低。
靠摆摊买上了奔驰车
该怎么破局?他想到了郑州的健康路夜市。
从年就开始萌芽的健康路夜市,是目前郑州市唯一的由*府牵头发起实施的夜市,一个名为郑州市金水区“健康路商贸不夜区管理委员会”(下称“健康路夜市办”)的机构,负责健康路夜市的筹建与协调工作,而日常管理、运营服务,则由*府专门招商引资的河南创元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如今,这条全长不过余米的地摊夜市上,被以“2米×2米”的规格,划出多家摊位,数千名由下岗工人、草根创业者构成的小摊贩们,每天晚上7点,带上服装、鞋帽、百货等货品和基本的消防、卫生设备,准时出摊,然后营业4小时至晚上11点,再将摊位所在路面整理、打扫干净后,收摊回家。
“地摊经济”一直备受争议,河南财经*法大学教授史璞说,一方面,它养活了中国数以万计的小商户、小摊贩,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但另一方面,它又给所在城市带来了脏乱差,被一些城市称为“牛皮癣”,成为城市发展的两难。
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却向我们展示了“挑担、支摊的、吆喝、叫卖”等地摊经济,也因此构建了北宋经济的繁荣。
“地摊儿,其实也是一种商业业态,有它的运营规律,需要合理规划、*策引导、依法管理。”史璞说。
年6月,王兰波以元/天的价格,租下了其中一个地摊,并把自己的瓷器、餐具等货品,摆在地摊上。
很快,他惊讶地发现,这个面积仅总共4平方米的摊位,每天的摆摊时间虽然不过4个小时,但营业额却是郑州自营店的3~4倍:平均每天的营业额都有元到元,生意好的时候,甚至达到过元,而他的店面的营业额,却不过几百元。
其中的原因,还是在于“高流量”。王兰波分析称,他自己开的店,地段尚可但位置不算好,老半天还不见一个顾客上门,可健康路的夜市摊,因为时间长,几乎成了郑州的一个夜生活景点,“白天逛二七广场,晚上逛健康路夜市”。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即便是下雨天,仍然有不少外地游客愿意到健康路去转转。
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