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后,我从床上爬起来双手本能地捂住发疼的耳朵,马上意识到最令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河南林州市(林县)盘阳村12组72岁的原村支书卢建英,很多年后回忆起那起“炸渠”事件,脸上仍是一副惊恐的神情。
那是年8月22日凌晨3时,河南林县盘阳村附近的居民都还在甜美的睡梦中,谁知一声惊天的巨响,将其从梦中惊醒,很多人以为是地震了,争先恐后的冲出家门。
村支书当机立断,组织村民到村外较高的山坡上去。村民到得山坡,听到远处的红旗渠“嘎吱嘎吱”隐隐作响,不一会渠道决口,河水喷涌而出,狂泻而下。
村民们直呼不好,大骂这帮兔崽子还真动手了。
透过朦胧夜色,隐隐可以看见几十个身穿黑色“夜行衣”的男子,在河对岸欢呼雀跃高喊:“成功了!成功了!”。甚至还拿出白酒,席地而坐,欢快畅饮以庆贺胜利。
这便是,震惊全国的“建国以来最大的炸毁水利工程事件”。
这是一起有预谋的“炸渠”行动。
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河北涉县和河南林县就因为漳水之争进行过多次械斗和修渠竞争。
尤其是自林县修好红旗渠后,涉县就很是羡慕嫉妒恨。曾放出狠话:我们要放炸药,炸毁红旗渠。
林县人也毫不示弱:你敢动我的红旗渠,我就毁掉你的跃峰渠。
两方的口气都很大,但很多人看来不过都是逞能的话,都是感情用事说的,没有人会因此失去理性。他们两方深知红旗渠和跃峰渠对各自的重要性,相当于生活命脉。
甚至有人还将此事告知派出所,派出所干警听后一笑置之:“他们不过是说说罢了,没有人敢动真格的,无法无天了吗?”
由此可见这件事发生的概率是极小的。但即便如此,随着用水争端的不断恶化和激化,没想到到了年还是发生了。
8月21日当晚,河北涉县白芟村几十位村民,乘着夜色渡过湍急的漳河,将事先预备好的数百公斤炸药,悄悄运送到了河南林县盘阳村段凤凰山脚下。
凌晨1点左右,他们背缚炸药和铁锹钢钎等工具,避开红旗渠的守卫民兵,匍匐爬上凤凰山干渠脚下,找到合适爆破点后,深埋炸药,其中一处所埋炸药包竟重达多斤。
待到凌晨3时,在队长“老抬”的一声令下,三个爆破点同时引爆。周边村庄多名村民从睡梦中惊醒,惊慌失措、四散逃生。
数据显示,此次炸渠共造成至少多人受灾,多亩庄稼被淹,多亩颗粒无收,其中有多亩上等品质的田地被毁,更有60多亩良田因土壤皆被冲走只剩下石头至今仍无法恢复耕种。另有房屋倒塌多间,涉及户多村民。
村办8家企业遭受水灾,以盘阳村投资万元的铸造厂损失最大,所有设备、原料、成品、账目等被洪水冲得荡然无存。洪水过后,村里到处漂浮着牲畜的尸体。
更为严重的是,红旗渠的决口将几乎切断了整个林县的生命线。当时全县人民的生活用水都来自红旗渠。还有全县80余家企业,也因为断水不得不停产。
据老人谷双州回忆说,红旗渠被炸第二天,惊*未定的名村民自发组织起来,拿着土铳、斧头和铁锹要过河找河北白芟村“报仇雪恨”。
时任林县县长毛万春闻讯大惊,赶紧组织了多名县干部前去拦阻,历时几小时才将愤怒的群众劝退。
为避免再生事端,毛万春在盘阳村和红旗渠被炸地段一连呆了7天没敢下山。
同时,他组织余干部职工进行抢险修复,日夜奋战,经过10天的艰苦努力,林县终于于9月2日恢复了通水。
关键时刻,毛县长以本县大局为重,压住了民众对事态的恶化。同时这一性质恶劣的行径,也很快被报到了省里、中央。林县人民也强压怒火,等待最终的判决。
然而,最终的判决出乎所有人意料,对炸渠者没有进行任何的处理和处罚,甚至不了了之,没有一人受责。对此林县民众很是不解,其实这正是领导最明智和英明的做法。
这一事件表面看似简单,其复杂的背景和涉及的省份、人数众多,几经慎重考虑,领导们最终选择了对这起事件进行“冷处理”。
从地图上看,河北邯郸涉县位于漳河北岸,河南林县位于漳河南岸。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两县临河的村落居民生活非常融洽,千百年来一直友好往来,通婚的也不在少数。
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两县合力修建了岳城水库。水库修好后,两岸居民喜笑颜开,关系融洽。
没几年,就因为水的争执出现了矛盾。因为水库主要位于河北涉县,当时修建时也是河北动用的劳力和付出的成本多,因此河北方面自然以为自己享有水库的优先使用权。
气候好的时候还好说,大家不愁分配,但是到了干旱的时候,河南林县供不上水就十分着急。
为此,年,在河南领导的倡议下,林县动用了40万劳力,历经十年,吃尽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头,修建了闻名世界的“红旗渠”。
红旗渠位于岳城水库的上游。红旗渠修好后,河北涉县的民众心里很不是滋味。河北有关部门也不甘示弱,为了增加对漳河水的抢夺,在红旗渠附近修建了大跃峰渠。
跃峰渠全长是红旗渠的3倍,造福河北5县人民,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长城”,其历史意义和价值也非常之高。
河北修好大跃峰渠后,河南一看也是善不罢休,于是继续开工,修建了“跃进渠”,向河北挑战。
河北则再建小跃峰渠,以作回应。至此,两省漳水之争逐渐进入白热化。所以,后来两县居民都各自放出过狠话。
涉县群众放出狠话说:我们要放炸药,毁掉红旗渠。林县人也毫不示弱:你敢动我的红旗渠,我就毁掉你的跃峰渠。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家也不愿将事态弄大,看似小小的村民“炸渠”事件,背后却牵动着两大省份之间的博弈。由此,“冷处理”才是最好的选择。
令人无奈的是,最终采取的“冷处理”,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双方矛盾。双方的明争暗斗依然在不停上演,械斗也是时有发生。
据知情人介绍,自年国家设立漳河上游管理局之后,漳河两岸的水事纠纷仍然以“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形式爆发着,从未间断过。
年春,河北涉县白芟村与河南林县前峪村因“水利施工”发生大规模械斗,几百人贴身混战,有数十人受伤。年6月,河北白芟渠连续4次被炸。
年5月到12月底,河南、河北两省沿河数个村庄又连续多次发生激烈土炮战,致使许多生产生活设施和水利工程设施被毁…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我国水资源的短缺。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立方米,位列世界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大国。
由此保护水资源,开源节流,是我们每个人坚持的基础和努力的目标。
读者们,关于“红旗渠年炸渠事件”,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