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重庆两手治吏给人希望
作者:郭松民今天有两条和重庆有关的新闻,放在一起读,颇能让人产生顿悟之感:一是重庆高院将执行权力一分为四,意在以权力相互制约为核心,全面破解“执行难”;二是薄熙来赠重庆区县一把手焦裕禄王进喜铜像,“希望咱重庆多出一些焦裕禄、王进喜式的领导干部”。这两件事情乍一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却反映了重庆整顿吏治的一个基本思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制度建设,使官员不敢腐败,不能腐败;另一条腿是信仰建设,使官员不想腐败,不愿腐败。新中国60年,在吏治问题上走过的曲折道路证明,正如一个人要稳健地前行必须要靠两条健康的腿一样,要管理好这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干部队伍,也要靠两条腿:制度和信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了。近三十年来,整顿吏治的一个最基本的思路,就是围绕制度建设展开的,和三十年前相比,今天的制度不知要完善多少倍。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是,吏治的廉洁程度,趋势并没有和制度的完善成比例地提升,相反,腐败问题在个别地方却有加重趋势。仍以重庆为例:重庆打黑,揭露出的充当黑社会保护伞的官员人数之众、级别之高都令人瞠目结舌,这固然说明了打黑的成就显著,但又何尝不是反映出腐败之严重呢?腐败严重的原因是复杂的,制度也有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的空间,但一个不能不指出的问题是,长期忽视信仰建设,官员从信仰焦裕禄王进喜,转而改信财神爷,是一个重要原因。焦裕禄王进喜式的干部会自觉地尊重制度,执行制度,而只信财神爷,把个人利益最大化看得高于一切的官员会千方百计地和制度博弈,钻制度的空子,从而使制度形同虚设。长期以来,社会舆论中存在一种误解,认为西方社会是靠制度,而且也仅仅是靠制度来管理的,一条源自西方“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名言,被用来观察一切,解释一切,指导一切。但被这句话遮蔽的一个基本事实是,西方是一个非常注重信仰的社会,一个敢于声称没有信仰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在任何公职竞选中获胜。美国历任总统就职时,必须在最高法院大法官的监督下,手按《圣经》宣誓忠于职守,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始终挂着林肯的肖像,所有这一切,都再清楚不过地证明:西方不仅靠制度制约权力,而且也强烈地依赖信仰来制约权力。薄熙来自开始治渝以来,一系列的行动引起全国民的关注,上好评如潮。细究起来,不外“唱红打黑”。现在看来,“唱红”并不单纯是为了休闲、怀旧或营造喜庆气氛,而是为了重建信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向区县一把手赠送焦裕禄王进喜铜像,也是重建信仰的步骤之一,与此同时,重庆高院的改革,也证明他并没有忽视制度建设——有了这两条,吏治的清明,或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