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绍兴日报的报道:
随着“闲置农房激活2.0版”的推进,我市将从单一激活向整村激活、多村联动激活、整片整区域激活推进,在闲置农房激活的广度、深度、强度上做文章。
记者走访发现,在激活过程中,我市注重打造文创、艺术基地,融入传统文化,推动了乡村文化繁荣兴盛。闲置农房,成为了文艺人才施展才华的新天地。
利用闲置农房打造文创园、画家村
在柯桥区安昌古镇三里长街上,有一处余平米的新文旅空间——天官第文创园。该处原为清康熙年间进士、吏部郎中沈氏旧时宅第,名曰“天官第”,后因战火及功能性改建,旧建筑已不复存在,但名称保留至今。
古镇上的老人告诉记者,天官第此前被国家征作粮仓,年、年两度拆建,而后又成为了“绍兴第三粮油食品厂”。
安昌街道办事处社区管理服务办副主任俞建介绍说,天官第文创园是基于原址原米厂功能及安昌特色腊月文化打造的,文创园的核心内容为“稻米观光工厂”和“酱醉观光工厂”,以图片、文字、视频、科技智能等手段,展示和讲述越地稻作文化和酱醉文化,游客可以参与体验这些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文创园区还配备城市书房、特色餐饮、民宿、酒吧等。完整的配套、独特的空间形象、创意的表达方式,使文创园很快成为安昌古镇的旅游目的地和短视频网红打卡地。如今,随着“稻米观光工厂”、“酱醉观光工厂”、城市书房、咖啡馆等配套陆续对外开放,天官第文创园的业态也越来越完善了。
运营方绍兴智库文化发展公司总经理李伟东告诉记者,在天官第文创园,储米仓、天官第遗址等老建筑已完成修复,“稻米观光工厂”和“酱醉观光工厂”已对研学游团体开放。今年下半年,餐饮、住宿、酒吧等业态也将陆续建成。“希望通过天官第文创园的建设,让稻作文化、酱醉文化、非遗文化、师爷文化等传统文化,被更多年轻人知晓并接纳。”李伟东说。
从“闲置农房”到“艺术家园”,新昌画家陈惠青也在进行着文化创意的探索。
新昌县小将镇巧英湖村,草木葱茏,鸟语花香。“这里空气好、风景好,还很安静,身处其间会给我带来很多灵感,非常适合进行绘画创作。”陈惠青说,巧英湖村的景色、地貌非常适合油画、水彩画创作。
3年前,陈惠青租下村里的一个废弃粮站,打造了艺舍“巧云居”。2年前,他又租下村里的废弃卫生院旧址,打造了艺舍“七间半”。
这几年,陈惠青萌生了一个想法:要依托艺舍,开启巧英湖村向“画家村”的蝶变之路。
去年11月,陈惠青倾注心血的英湖国际水彩画家村正式启动打造。当月,他联合当地有关部门举办了一次油画、水彩画的艺术写生周,来自国内的70多位画家、艺术家来到巧英湖村进行创作。紧接着,很多批次来自国内各大高校的老师、学生来到村里的写生基地进行培训和艺术创作。
在创办英湖国际水彩画家村前,陈惠青走访了国内很多写生基地。这些写生基地给了陈惠青打造“画家村”很多灵感。
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镇高家台村位于太行大峡谷深处,那里有峡谷、溪流、崖壁、民居、远山,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知名画家和美术院校学生去那里创作、写生。这个曾经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现在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画家村。“旺季时,当地写生人数一天最多时能达到5万多人,民宿等产业发展得很红火。”陈惠青说。
山东省荣成市俚岛镇的烟墩角,是个依山傍海、景色秀丽的小渔村。那里的海草民居、渔家风俗、传统节庆等民俗文化都体现出浓郁的胶东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再加上山、海、岛、湾、滩等自然景物丰富多彩,成为了有名的写生创作基地。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卫镇,不仅风景和历史如同一幅画,还在于那里把“画”发展成了主导产业,将一个普通的农业小镇变成了有名
乡村文化得到传承与弘扬
的艺术小镇。右卫艺术粮仓,原来是一座粮站,闲置了40多年。自年被改造为艺术写生基地起,那里已成为全国各类艺术院校的教育教学体验和高端学术交流的基地。
“这些都是通过激活闲置农房发展文化产业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陈惠青说,今年,“画家村”一系列的写生活动也正在计划之中。
乡村文化得到传承与弘扬
记者走访发现,近年来,我市在闲置农房激活过程中,通过建设博物馆、农耕馆、国学馆、创作室、纪念馆等乡村文化基地,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民俗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非遗文化,传统手工艺、现代设计、音乐、戏曲、书画、摄影等,使乡村文化得到传承与弘扬。
目前,我市闲置农房激活用作民宿、农家乐的大约占了60%,其中不乏很多以文化创意为出发点的民宿。
嵊州市通源乡西三村白柴湾自然村在打造民宿项目时,将嵊州特有的石雕、竹编、木雕工艺融入设计;诸暨市枫桥镇新择湖村的当地乡贤在建设高端民宿、生态农业和户外运动项目的同时,特别设计了一个展示当地农耕文化,融创意展示、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匠人工艺村;诸暨市五泄镇十四都村的树女学堂由原有的古建筑麻车学堂改建,主要为相关群体提供教育、培训、辅导等服务;在新昌,以摄影为主题的“悠见南山”、以古琴为特色的“秋山行吟”等民宿也各有特色;越城区陶堰街道花庄村的陶所·花庄1号与木作文化结合起来;在上虞区陈溪乡庙下村,设计师陈卫江的“墨隐居·花墅”打造了别样的“村中浪漫”……
除了民宿,围绕文化创意、艺术创作而延伸的闲置农房激活也在不断拓展。
在越城区斗门街道荷湖村,村集体盘活了原先废弃的余平方米集体闲置农房,收集展示水车、耕犁、箩筐等各种农事用具,打造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农耕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生接受农耕教育的基地。越城区马山街道尚巷村师爷文化体验基地也是由闲置农房激活而来,主要由师爷广场、师爷陈列馆、师爷公园等组成。
上虞区上浦镇的瓷源文化小镇定位于传承青瓷历史文化与展示现代国际陶艺相结合的特色小镇,一期项目主要包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瓷博物馆、国际艺术区、民俗风情区、茶禅谷、矿坑酒店及矿脉艺术长廊等多个单元,有效整合古窑遗址、工业遗存、寺庙遗迹、废矿遗产和传统村落,突出保护和利用,通过艺术化手段和文化注入,采用非传统小镇建设的方式,使其成为上虞新的文化高地和城市金名片。
诸暨市同山镇唐仁村的越庄酒坊是首个同山烧非遗古法酿造体验酒庄,集生产、体验、休闲、科普、销售于一体,该项目已进入运营阶段。诸暨市东白湖镇的越红茶叶博物馆,由原斯宅中学教学楼改建而成,已于年11月建成开馆,目前,已成为浙江大学茶学系茶文化教学实践基地、诸暨市青少年茶文化教育基地、绍兴基层特色科普馆等。在诸暨市姚江镇梓尚阁村,随着毕业于美院的年轻创客入驻,闲置农房被改造成了工作室,山上的毛竹、废弃的坛坛罐罐,变成了好看又有趣的艺术品。在他们的影响下,村民们也参与各种设计,小山村散发出迷人的艺术气质。
在嵊州市黄泽镇渔溪村,“唐溪草庐”利用闲置农房资源建成马术、游泳健身基地和乡村客栈;新昌县董村则开发了家训馆、国学馆等项目。
记者了解到,今年,绍兴市“闲置农房激活2.0版”对外发布后,将从单一激活向整村激活、多村联动激活、整片整区域激活推进,真正推动农村闲置资源全域联动、全域激活。越城区富盛镇、柯桥区王坛镇、平水镇、夏履镇,上虞区岭南乡、陈溪乡、丁宅乡,诸暨市五泄镇、岭北镇,嵊州市石璜镇,新昌县东茗乡、澄潭街道已被列入全域激活试点乡镇(街道)名单,越来越多的文化种子将在乡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