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林州人民传承精神财富再造绿色红旗渠
TUhjnbcbe - 2024/8/15 5:59:00
北京中科专家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186526.html
林州人民传承精神财富再造绿色“红旗渠”02:10来自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林州市是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林州市开始了以绿化荒山为主的植树造林。八十年代后,又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的造林工程,如今红旗渠畔满目青翠,风景如画。

冬日里的柏尖山,虽然已见不到红叶,但满山遍野的柏树依然生机盎然,满目绿色。62岁的义务护林员侯海根是柏尖沟村村民,他经常在上山看守着他们亲手种下的一草一木。侯海根:

“我们这儿你看,山上都是柏树,山腰都是梯田,都是经济林,山沟都是药用牡丹,其实都是以林为主。为啥我们现在晚上都要看护啊,你要保护不住这个生态,你怎么能改善生活呢。”

柏尖沟村位于林州市西南深山区,原来这里四面是荒山,每逢雨季,山上的洪水经常冲毁山下的庄稼。为了改善生存条件,侯海根十几岁就跟随父母上山种树,那时候肩挑背扛,在山上拿柿子充饥,照样植树。侯海根:

“那个柿子也不多,那个时候我年龄比较小,我父母也舍不得吃,让我吃,现在不敢回想。”

山上种树,土薄石厚,坡陡缺水。他们在山坡上挖出一个个半圆形的类似鱼鳞状的鱼鳞坑,留住雨水,提高造林成活率,还在山坡上挖出一个个旱井。柏尖沟村党支部书记李青生:

“坡上为啥到处都有旱井,主要是因为把雨季的水接到旱井里边,利用旱井里边的水,特别是冬季栽树易活,就靠六月份接的这些水。”

山上有了树木,留住了雨水。树多了、山青了,游客也来了,柏尖沟村也成为全国生态文明村。柏尖山是林州市荒山造林的一个缩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林州市还先后实施了太行山绿化、飞播造林、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的造林林业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林州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6%以上,每年在林业绿化上的投入在2亿元以上,护林员队伍超过人。林州市林业局造林科长王广峰:

“目前林州还剩余一部分困难造林地,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人工造林方式、飞播或者封山育林的方式,一步一步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最终把所有的荒山绿化完,再造一条绿色的红旗渠。”(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王肖晖安阳台王志强)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州人民传承精神财富再造绿色红旗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