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林县(林州)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红旗渠。红旗渠工程年2月开始动工,到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才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以浊漳河为源头,在山西省内的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到林县。
林县人民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山头近座,架渡槽座,开凿隧洞个,修建各种建筑物多座,挖砌土石达多万立方米。据说,如果把这些土石垒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的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历史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到新中国成立的年,林县发生自然灾害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候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无收。年、年、年、年还发生过人相食的惨事。
年林县解放时,县政府组织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但只缓解了用水困难的问题。年时,先后又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但水源有限,还是不能解决大面积的灌溉问题。年时,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附近的4条河流都干涸了,已经建成的水渠也无水可引,水库都见了底,村民只能从远道取水吃。经过多次讨论,要想解决吃水的问题,必须找到新的水源。最终县委把目光转向了水源丰富的浊漳河。
年2月,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县只有亩耕地、万元储备金、28名水利技术人员。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年完成了干、支、斗渠的配套建设。7月工程全面竣工。
红旗渠修建10年中,共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只有17岁。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接到设计红旗渠的任务后,不畏艰险,翻山越岭,进行实地勘测。期间他遭遇了母亲病故和妻子救人牺牲变故,仍然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坚持奋斗在红旗渠的一线。年3月28日下午,吴祖太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决定深入洞内察看险情,不幸被洞顶坍塌掉下的巨石砸中,夺去了年仅27岁的生命。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生存环境,解决了几十万人的吃水问题,几十万亩耕地得到灌溉。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全长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