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健心摒弃骄娇——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总结为全面深化五育融合,积极落实《安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打造活力校园,提升育人质量”活动实施方案》通知精神,让学生充分说出来、动起来、赛起来、干起来,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立足新时代地域特色,深入挖掘劳动教育资源、多措并举增加劳动教育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一、用起来,创建学生劳动实践场所(一)因地制宜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在校外租借林州市“八方农场”场地,作为农耕课程校外实践基地;在校内建有耕读劳动实践园、百花园、红旗渠劳动教育馆等专用场所。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劳动教育。另外,学校加强校外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积极筹措各种社会资源,与社区、红旗渠精神营地等机构进行有效联动,形成劳动教育共同体。通过开拓社会多维实践场所,让孩子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去拥抱乡土乡情、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把劳动的汗水挥洒在更丰富的实践平台,增加儿童的劳动体验方式,拓宽视野,实现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八方农场校内耕读劳动实践园校内红旗渠劳动教育馆红旗渠精神营地劳动进社区(二)全覆盖推进课程融合和学科渗透。学校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并以新课标为引领,进行主题教研,探究、发现、梳理出与劳动教育有关的知识点和实验项目,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开发形式多样的校内劳动课程。通过升旗仪式、中队活动、劳动教育课、劳模讲座、劳模大讲堂、劳动技能大赛、耕读劳动实践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最光荣”,进一步体会劳动价值的内涵和意义。升旗仪式讲劳动主题队会劳动精品课全国劳模李震廷讲座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讲座劳模大讲堂劳动技能大赛二、干起来,让劳动成为行为自觉(一)丰富样态用好劳动教育载体。学校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创新劳动教育新模式,构建了“一体两劳”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一体”是指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精心设计开发了农耕、养殖、加工制作、家务、书桌整理等劳动教育课程群;“两劳”是指劳动实践和劳动反思两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和“讨论、汇报、演讲、评价”,提升劳动素养。“一体两劳”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二)多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劳动+文化”“劳动+生态”“劳动+志愿服务”等融合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劳动服务。一是日常生活劳动。开展校内劳动教育,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推行劳动清单和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方案,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冰雪清理等劳动。二是家庭劳动。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劳动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价值,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劳动习惯,形成劳动自觉。指导学生践行“孝亲、敬老、爱幼”,家长给孩子设置“家庭劳动小岗位”,确定适当家务劳动量,如洗碗、拖地、整理家务等,积极参与家庭劳动。三是农业生产劳动。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学习刨红薯,收花生,拔萝卜等活动,体验农民的辛劳;巧做月饼,喜迎中秋,经历做面点师的喜悦;体验糖人画,传承传统技艺,领悟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四是社会公益劳动。学校以家委会为依托,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助老助残、文明创建、亲子义工行、走进敬老院等公益活动。五是研学劳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红旗渠研学活动和劳动研学活动。即:推一次小推车、抬一次太行石、打一次太行钎、唱一次红歌、当一次小讲解员等,充分体验体验当年修渠民工的艰辛,从而明白幸福是靠劳动奋斗出来的。日常生活劳动家庭劳动农业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研学劳动下一步,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将围绕“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让孩子们在劳力中劳心,在劳心中创新,在创新中育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供稿: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编辑:张强常晓芳郭巧丽
审核:张峰
审签:侯艳芳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