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林州市振林街道三把钥匙解锁乡村振兴
TUhjnbcbe - 2024/10/9 17:57:00

4月17日,走进林州市振林街道胡家庄村赵老庵自然村,一条硬化不久的水泥路横贯村间,路面干净平整,巷道整洁有序。“这条路以前可难走了,特别是到了下雨天,到处都是水坑,现在好了,坑洼路变水泥路,出行很方便,走着很舒坦,大家伙修的这条路修到了大家伙的心坎里。”该村村民金海先看着家门口的变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近年来,振林街道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不断创新举措,探索发展路径,用党建引领、环境整治、村规民约“三把钥匙”解锁乡村振兴“美丽密码”,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党建引领解锁“红色密码”。“脏乱差的环境里,资金不愿进来,机遇不愿进来,人更不愿进来。”振林街道槐树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广青表示。

为了改变村庄环境面貌,槐树池村党支部积极推进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深入融合,依托“双百”包村,投资余万元,以净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文化为抓手,将东太阳自然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同时,结合“全科网格+党员联户”,探索创新五个“1+1”工作模式,实现1名党员结对1个村民小组或联系服务10户群众,形成“人人头上有责任,个个肩上有任务”的干事创业氛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一线指挥部”和“先锋队”。“槐树池村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干、示范带动合力干、发动群众一起干,全力撬动乡村振兴‘杠杆’,先后被评为乡村振兴省级‘示范村’,安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双百’帮扶第一名,林州市‘美丽庭院’示范村。”槐树池村包村领导郝君海说。

环境整治解锁“气质密码”。“这是我家为咱村修路捐的元钱。”“我捐元,钱虽然不多,但这是我们全家的一点心意,希望咱村变得越来越好。”胡家庄村组织发动群众自发筹集资金硬化村内道路,铺设污水管网,凝心聚力共建美好家园。

“短短3天时间便筹集资金元,历时7天就完成了1余平方米的道路硬化。”胡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郝富明说,“村委会出资6万余元,负责购买水泥、石渣、排水管等,村民们既出钱又出力,负责路基平整、安装排水管、硬化路面等。”

振林街道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线,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年,振林街道8个行政村筹资余万元共铺设污水管网平方米、立面改造平方米、弱电改造米、硬化路面平方米、建设游园和停车场9个、安装太阳能路灯盏、铺设沥青60平方米。”振林街道乡村振兴办主任万林生说,“今年方家庄、钱家庄、小黄家庄自然村污水管网改造项目总投资万元,共改造污水管网米,预计8月底前全部完工。”

村规民约解锁“文明密码”。“在村规民约的倡导下,我们村家家比卫生、户户比勤俭、人人比孝敬,群众的精神面貌持续改善,村民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振林街道南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成华说道。

振林街道8个行政村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移风易俗”“清洁家园”等写进村规民约,并制作展板,在村内显著位置上墙公示。同时,各村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持续深化“人美、家美、村美”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行动,广泛开展“五美庭院”“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乡贤”等先进典型评树活动,让“身边人”“身边事”推动形成良好家风与淳朴民风,让农村成为文明向上的精神家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振林街道各行政村,一条条村规民约已成为村民心中的“文明公约”。“表面看,村规民约规范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实际上却凝聚着共同的价值观,是法律之外规范千家万户的道德准则。”振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菁华表示。

如今,走进振林街道,各村景观特色彰显,既有传统村落的古朴韵味,又有现代农村的时尚气息。“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文化广场上,村民们闲聊着家乡的变化,“现在房前屋后都收拾干净了,看着就舒坦。”“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了,有游园、广场,我们就喜欢在村里溜达溜达。”话语间,是喜悦,是自豪,更是对美丽乡村的赞美。(王都君侯宪丽)

编辑:小王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州市振林街道三把钥匙解锁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