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
在那个刚刚解除对华封锁的年代,不仅仅世界各国对新中国充满了好奇,就连我们自己也迫切的希望向其他人展现建国以来的成就,因此伴随着中国代表团出发的不仅仅有他们的行李,还有数部反映新中国建设的影片。
在联合国大会的影片展示会上,伴随着《定叫山河换新装》的曲调,一条公里长的天河缓缓跨过太行山脉座座陡崖,远隔千山万水浇灌在希望的田野上。
就连一直对新中国一切以刁钻角度指指点点的美联社记者在观看后也不禁感叹“这条水渠的人工修建,看后令世界震惊”。这部影片,这条水渠就是红旗渠。
事实上电视纪录片《红旗渠》是周总理钦定的,是我国在那届联合国大会上播放的第一部影片。和一般电影节开幕影片必然额外优秀重要一样,选择《红旗渠》作为开幕影片就是因为红旗渠,乃至于红旗渠精神对新中国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
天河由来
红旗渠位于我国河南省林州市,林州市地处太行山脉东麓,位于豫、晋、冀三省交界。自古都把浙江、福建这样耕地稀少,辖境多山的地区叫做七山两水一分田。那林州市,或者过去的林县就是名副其实的九山零水一分田了。
因为太行山脉的缘故,林州市不仅位于华北地震带上,85%以上的地区都是山地丘陵,峭壁峡谷林立。
林州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不均,还因为地层多石灰岩和裂隙,导致地表水极易流失,广阔的地界上仅有漳河、洹河等四条主要河流,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都极其不均衡。地表求水不成,地下求水同样艰难,林州市境内地下水层埋藏甚深,开发极其困难。
水乃生命之源,更是农业立足之本。因为林州市“感人”的地质水文条件,使得林州市在农业文明时期生存发展的极其困难。
优质耕地本就有限,外加水资源供给不稳定,平常时候风调雨顺,纵然粮食收成一般倒也能过活果腹,一遇到灾年荒年,林州市的粮食供给就经常出现问题。
自明朝到民国,自然灾害,缺水,绝收就如同梦魇一般萦绕在林州人的心头,从年到年间就发生过4次“折骨饮髓,易子相食”的恐怖事件。
现在的我们看到这些耸人听闻的事往往会以一种猎奇的心态来看待。可近四分之三的群众需要到10公里外挑水过活,弄翻了家里水缸而内疚自杀,这样痛苦的生活却真真实实发生在林州大地上。
虽然从元朝开始到新中国成立,林州就不断修建如天平渠,谢工渠,英雄渠,南谷洞水库等水利工程,但是限于历史技术条件,水渠只能顺势修建,始终无法翻越山川阻隔从根本上解决林州的生活灌溉问题。
时至年,林州全境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四条天然河流,新建的三座水库全部枯竭。千百年来的噩梦再度降临,民众因水家破人亡,生离死别的惨剧又将上演。
当时正值我国5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因贫往生者不下三千万,其他地区自顾尚且不暇,根本没有余力对林州民众提供帮助,这个时候只能靠自己战天斗地。在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县委领导班子决定向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浊漳河开渠求水。
愚公开河
年2月林县政府将“引漳入林”的计划上交给省政府,后来经过省际协商和中央部门批准,水渠开始动工,一个月后,林县决定为水渠命名为红旗渠。
整个“引漳入林”的计划听起来十分简单,就是在山西长治市平顺县为浊漳河建坝蓄水,通过水渠将浊漳河的水流引导林县来。甚至在一开始林县的主持工程的领导对工程推进也相当乐观,认为“七万人,大干3个月,2月份开工,5月份竣工,还能赶上一茬播种咧”。
可是他们面对的是太行山脉陡崖峭壁,重峦叠嶂,纵然工人再多,撒到山沟沟里也都散了。别看我国现在是“基建狂魔”,只有想不到没有建不起。但是在三年困难时期,要材料没材料,要设备没设备,在太行山脉峭壁上开凿隧道水渠的危险工作只能依靠人力慢慢推进。
与平日里大型水利工程都是国家出资出钱不同,红旗渠工程的筹备中央拨款不到40%左右,剩余的资金、粮食、建设物资都需要林县人自己筹备的。
可以说当时的情况是不成功则成仁,全县所有的资源都压在这个工程上,成则利子孙于千秋万代,败则全无翻身可能,只能重蹈过去逃荒“食人”的覆辙。所以林县上上下下都拧成一股绳,全力投入到红旗渠的建设中去。
面临超长的工期和紧缺的资金,林县人先后组织3万余人的队伍出外打工,为工程筹集近万资金。
当时开隧道修水渠,需要海量的炸药和石灰,正常渠道购买完全无法供应整个工程的需要,林县民众只能跨省请专家学者指导生产,自行生产了40%的炸药和70%多的水泥,甚至还有人向历史文献学习石灰生产经验,创造性的开发出明窑堆石烧灰法,实现了红旗渠工程石灰的%自给。
而在红旗渠建设中,上到领导干部,中到技术人员,下到施工工人都舍生忘死的投入到建设中,在整个工程10年的建设过程中,共有81名干部群众不幸为红旗渠捐躯。
经过十年不断努力,经过数十万人次工人的奋斗,经过大锤在太行山石壁上数十万次的敲击,一条跨越太行山千里山麓的天河终于贯通。红旗渠的全线竣工从根本上解决了限制林县发展的百年难题,更向世人展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困难,誓与天地比高的革命雄心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与智慧。
就连眼高过顶的西方人在得知了红旗渠的建成后也赞叹红旗渠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因为在他们的思想中,如果遇到一个不适宜居住的地方,就应该离开去其他地方重新开始,他们很少会想到用这种“再造山河”的方式改变身处的环境。我想我们能做到是因为那中国人身上特有的乡土之情吧!
立项于艰困之际,实施于危难之间,后可不息自强,终于成功,这就是红旗渠的精神,这就是我们想向世界传达的信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联合国大会上也《红旗渠》作为中国开幕影片的原因,因为这就是“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