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硕果飘香。9月23日,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的我市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内黄县开幕。在这个丰收的季节,乡村成为主角,八方游客齐聚千年古枣园,琳琅满目的新鲜瓜果让人看花了眼,内黄县以丰收节为契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助农增收,实现乡村振兴。
同样是在9月,林州市乡村旅游工作也传来了好消息。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中,石板岩镇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各级政府将在配套设施、金融贷款、宣传推广、人才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的政策支持,发挥好重点村镇示范带动作用。
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市,林州市有平方公里,“景城一体、景镇一体、景村一体”,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为了发展乡村旅游,该市创新摸索出多种发展模式,并逐渐涌现出一批优秀乡镇,实现了以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最具代表性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农户+贫困户”模式,就是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发展乡村旅游。黄华镇投资8.41亿元,依托“山渠路,园村户”,打造了总面积16平方公里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带动全镇26个村户贫困户走上了创业就业的脱贫致富道路。创新模式的成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旅游搞好了,收入增加了,家乡变美了,生活也跟着好起来了。
几年前,说起乡村旅游也许你只能想到“农家乐”这一个词,走进太行山,几乎没有太多可供游客选择的特色客栈,更别说高品质民宿。旅游配套完善,综合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全域旅游发展状况。现如今,无论是在旅游产业发展独树一帜的林州市,还是各具特色的其他县区,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助推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乡村旅游整体品质的提升,实现了各县(市)区各具特色、全面开花。
所谓各具特色、全面开花,体现在乡村旅游的各个方面,更展现在各县(市)区的每个乡镇、每样特色中。依托太行山的山水景观,林州市以扶贫增收和乡村振兴为核心价值,发挥太行山地区乡村文化地方性、乡土性、娱乐性强的特点,融合燕赵民俗、地方风情等文化内涵,打造一批旅游特色城镇和乡村旅游村落,形成参与性强、体验内容丰富和具有太行山地域特色的乡村度假旅游胜地。汤阴县则通过景区、采摘园、农家乐相结合的方式,乡村旅游形成互动发展。为促进各旅游单体互动发展,内黄县旅游部门协调辖区内的景区、采摘园、农家乐相互结合,互通有无,形成吃住游一条线、门票优惠捆绑政策。不仅解决了各旅游单体部分功能缺失的弊端,而且实现了旅游单体的互补合作,提升了服务质量,增加了旅游总体收入。在内黄县,形成了以枣乡风情游线路与黄河古道户外游线路相结合的互动特色,该县在传统的乡村旅游线路基础上,以丰富的户外旅游资源为依托,以祭祖节、红枣文化旅游节为契机,打造以徒步精品线路为特色的平原生态休闲户外运动基地,推广黄河古道户外游线路,吸引周边大量游客来内黄参加户外徒步活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最终达到旅游致富的目的,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原标题:旅游先行各具特色——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旅游绘就乡村振兴蓝图掠影
(安阳融媒记者李婧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