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旭兵通讯员张澜
林州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正在高质量建设豫西北现代化中等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网林州市供电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红旗渠畔,坚守初心使命、履职尽责担当,以科学发展开新局、砥砺奋进勇担当为林州源源不断注入发展动能,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崭新成就。
十年磨砺迎蜕变潜心发展“弱到强”
年8月15日,国网林州市供电公司调度系统告警,配电自动化云主站系统在5分钟内通过自动研判得出“东姚变电站东2号东头线路接地”的故障警示结果。这是全省首次将基于云主站技术的接地自动研判功能推向调度实用化,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向实际应用推进过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年,林州市供电公司员工奋战在石板岩镇山区贫困村电网改造现场。苏世一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州电网发展由弱到强,再到如今逐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倾注了无数电力人的汗水与激情。
这十年,国网林州市供电公司固强补短、厚积薄发,电网实现本质提升。仅在“十三五”期间,林州供电公司就累计投入13.07亿元,新建及扩建千伏变电站4座,解决了石板岩站“一线双站”问题,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5千米,台区个、容量64.9万千伏安,户均配变容量增长%,配电线路跳闸次数下降89.72%,形成了以千伏为支撑、千伏为主网架、35千伏辐射16个镇的电网格局,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十年来,随着农村配电网升级改造、“井井通电”、贫困村电网改造、“煤改电”等工程的先后实施,林州告别了曾经刮风下雨就停电的日子,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每当夜幕降临,灿若星河的万家灯火总会为红旗渠畔的这座山城增添万种柔情。
主动上门服务企业客户满意率%
工业是林州的支柱产业,是林州谱写“美太行”创业“第四部曲”的中流砥柱。近年来,林州市持续厚植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项目,为高质量建设中等城市和持续当好省、市发展排头兵提供坚强支撑。
△林州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景区指导客户使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苏世一摄
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林州市产业集聚区,主营电子级玻璃纤维细若蛛丝,被纺成电子布后,销往世界各地。近年来,光远新材产能持续扩大,逐步发展成为业内的龙头企业。为满足生产发展需求,该企业计划在年投运新的生产线,并于今年5月向供电公司申请增容5万千伏安变压器,增容后合计容量达到15万千伏安。
国网林州市供电公司主动上门办理增容手续、勘查现场,并制定“一企一策”供电服务保障方案。施工过程中,供电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进行指导、查看进度,保障变压器顺利完成增容。
△年,林州市供电公司施工人员在千伏桂东光伏发电配套工程建设现场。苏世一摄
年,国网林州市供电公司完成家企业的业扩报装工作,累计增加容量168千伏安,主动上门服务次,企业客户满意率%。
“过去10年,我们大力推行‘三零’‘三省’办电服务,最大限度压环节、减时间、降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全面提升客户满意度。‘十三五’期间,我们严格落实各项降电价政策要求,累计减少客户用电成本2.22亿元。”国网林州市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李亮说。
助力“双碳”进程开辟绿色振兴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州提出了建设“世界人文山水城市”和宜居新林州的发展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在这片土地已生根发芽、深入人心。
△林州市临淇镇50MW风力发电场。苏世一摄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5年始,林州市供电公司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淘汰落后产能,主动编制汽配生产企业锅炉“煤改电”方案,通过电能替代改造提升传统汽车配件产业,指导余家中小型企业落实电能替代政策,废除冲天炉,完成中频电解炉改造。投资万元改造了16条10千伏线路,投资0万元为汽配产业园建设了3座10千伏开闭所。8年,指导旅游景区余户民宿、农家乐,实现厨房电气化;投资3.75亿元,完成全市个行政村的“煤改电”配套电力设施改造工程。6年至今,有效减少燃煤锅炉消耗标准煤量3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7.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92万吨。
年,该公司将石板岩镇全电化景区列为乡村电气化示范项目,全面提升了太行山区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给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更长足的发展动能。电力供应充足可靠了,景区开始大力推广电厨房、电锅炉、汽车充电桩等电能替代项目,智能、现代的技术应用到每一处细节当中,大大提高了接待效率。
在电力的助力下,石板岩镇如今已变成满目青翠、游人如织的国家5A级景区。红旗渠畔,太行山下,被五彩灯光和美景美食点亮的众多林州乡村、民宿,如今正成为省内外游客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喝着漳河水,用着优质电长大的林州人,正大步走在振兴发展的道路上。
(原载《河南日报》年10月09日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