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融媒记者魏兰
百年党史励初心,接续奋斗开新局。年对市乡村振兴局来说,是交汇点、转折点,也是新起点。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乡村振兴局持续落实市委统一部署和第一巡回指导组工作要求,坚持学习教育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促进,把习近平总书记“学史力行”要求贯穿全过程,坚决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确保了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坚持学思践悟
提升学习效果
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大会召开后,市乡村振兴局紧紧围绕四个专题和“四史”学习教育要求,开展集中学习、潜心自学、线上学习、线下学习,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踊跃参加。
为了丰富学习形式,市乡村振兴局组织党员干部先后赴内黄县红色沙区革命纪念馆、滑县烈士陵园、长治武乡八路军指挥部旧址、滑县东小庄村、林州市庙荒村等地参观学习,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和宣讲团成员多次举办专题报告,举办专项考试、演讲比赛、微党课宣讲、专题读书班以及唱红歌、书法摄影、文体活动等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扩大党史学习教育覆盖面,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进一步提升学习成效、巩固学习成果。
“我们还成立了全省首家防返贫领导小组,强化市委常委分包联系县(市)区、市级领导分包脱贫村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职责任务,保障财政资金投入持续稳定,及时调整轮换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梳理调整优化的政策措施,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践行初心使命
办好为民实事
年7月,我市遭遇强降雨袭击,多地出现险情,脱贫县滑县和内黄县以及其他地方的一些脱贫村、脱贫户也在这次特大洪涝灾害中不同程度受损。灾情发生后,市乡村振兴局及时制订《安阳市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工作实施方案》《安阳市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若干政策措施》,明确重点工作任务,统筹协调抓好精准落实。为了能够精准救助,该局第一时间安排各县(市)区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对受灾地区逐村逐户排查,及时上报备案需要救助人员信息,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同时,结合脱贫地区受灾情况,市乡村振兴局主动加强与民政部门、慈善总会对接沟通,研究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慈善救助方案。年,全市共发放慈善救助金.6万元,发放受灾群众生活补助金、受灾残疾人专项慈善救助金等其他救助金.5万元,共计.1万元,累计救助人次。
此外,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乡村振兴局会同有关部门争取中央资金万元支持灾后重建,截至年年底,已对接的水毁项目完工个;谋划实施以工代赈项目83个,吸纳就业人,发放劳务报酬.91万元;新增公益性岗位个,完成省新增任务的%;对5.33万户脱贫户发放电代煤消费券,保障其温暖过冬。
开通监测平台
做到应帮尽帮
年10月17日,安阳市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平台正式开通运行。这在全省是首家,真正实现了从群众自主申报到纳入监测对象的一站式、全流程线上监管,为早预警、早发现、早识别、早监测、早帮扶、早消除风险提供了信息化支撑。
“农户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