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安阳融媒实习生梁钦宇摄)
安阳乡村振兴试点村达个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综合评价为“好”
安阳日报记者任静雅
6月10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落实‘十大战略’助推安阳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介绍我市粮食生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工作的推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的乡村振兴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狠抓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重点,紧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两条主线。安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立由市领导牵头的乡村振兴五大工作专班,全面推进“五大振兴”。发布会上,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辉介绍,目前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试点村达到个,批准认定乡村振兴典型乡镇9个、星级试点村60个。林州市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14个乡村振兴县域典型案例之一。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辉(安阳融媒实习生梁钦宇摄)
粮食生产方面,今年安阳市小麦播种面积万亩,滑县作为全国小麦第一县、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麦播面积万亩。目前全市小麦已进入收获高峰期,丰收已成定局。去年我市遭受“7.20”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和秋季连续降雨影响,为了种好种足小麦,全市开展了“干群齐上阵、播麦保民生”专项行动、科技壮苗行动、毁麦及青贮小麦专项排查等,统筹疫情防控,组织机收会战,守住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今年,在抓好总投资14.59亿元、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同时,规划建设了安阳市广润坡14万亩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示范区项目,努力打造了高标准农田“升级版”。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我市全面推进市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平台建设,年10月上线运行,目前已有人完成自主申报,涉及家庭人口人,审核通过户、人,做到了应纳尽纳。全市监测对象户享受帮扶措施共个,户均4.4个,做到了应扶尽扶。我市在年度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中综合评价为“好”,居全省第三名。
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年全市一产增加值较上年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8.4%。今年一季度农业生产开局良好,安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6亿元,同比增长5.6%。5月10日市政府公布了第八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目前全市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家、省级39家、国家级3家。9个县(市)区均取得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称号,内黄县为第一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市创建5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9个。批准创建省级产业园5个、市级18个。全市有效期内绿色优质农产品个,今年又新上报20个。全市各类知名农业品牌已累计达个,具有代表性的如内黄尖椒、林州市太行益友菊花等,滑丰牌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方面,年,安阳市成立乡村建设行动专项小组,印发了县域国土空间一体化规划、农村供水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13个专项方案,安阳县瓦店乡杜庄村和殷都区铜冶镇东积善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还形成了一大批特色村、网红村。在乡村建设行动中,重点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治理“六乱”、“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助力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建设行动。个市直单位分包个弱差村,实现“弱差村”向“样板村”转变。今年,我市还将创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6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10个,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7.5万户,持续推进并完成个行政村背街小巷硬化。同时,我市切实搞好灾后重建,水利工程防洪减灾能力已达到甚至超过灾前水平,灾后农村受损房屋全部恢复,水毁农田、农村校舍、农村道路、农村公共文化等基础设施正有序恢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