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河南林州燃气第二个红旗渠的故事中国
TUhjnbcbe - 2025/2/28 19:51:00

近年来,林州市大力推进全域气化,取得了显著生态、经济和社会成效,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探索出林州全域气化特色模式。其根本经验是林州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把“全域气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乡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抢抓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狠抓工作落实,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政府与市场“两只手”高效搭配,龙头企业、村集体、群众等高效协同,社会各方合力共为的供气事业格局。概括起来,即“党建引领、政府推动、企业带动、群众参与、多方共赢”的特色模式。

林州市作为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是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在外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自年开始实施供气工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目前已建成北起漳河边的任村镇,南至林州最南端的临淇镇,东到安阳境内,西至太行山东麓,辐射面积达到平方公里,燃气高中压管网余千米,全市26余万户、80余万人用上天然气,城市气化率达95%以上,农村气化率达75%,初步实现“全域气化”,为新时期林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林州市“全域气化”走在了全省前列。

气源是普及天然气的源头和前提,“全域气化”关键在气源。为解决气源问题,林州市先后经历了焦炉余气、液空混气、化肥厂驰放气、水煤气、压缩天然气、管道天然气等六个阶段,所用气源之多创造了全国之最。年,国家“气代煤”工程实施,打破了天然气供需平衡,全国范围内天然气供不应求,出现了全国范围内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气荒”。当年林州市日需量为30多万方/日,而分配计划气量仅为17.5万方/日,每天缺口气量为12.5万方/日,全市面临前所未有的气源短缺严峻形势。为确保民生用气,避免再次出现大规模“气荒”,绿能公司未雨绸缪,建设调峰储气项目,在原有储气设施的基础上,在原康、茶店、河涧、河顺等地增建LNG调峰站,储气能力达到50万方,气化能力每日8万方。其中茶店和原康储气站于年10月建成,分别有2座60立方的储气罐。目前正在加大备用气源建设投资力度,正在各乡镇规划建设储气设施,确保储气安全和供气安全。在经历了供气史上所有最困难、最彷徨的阶段,正是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谋划在先、行动在前,林州市借助区位优势,于年抢抓“榆济天然气管线”建设机遇,成功对接国家输气干线管道。这条管线的建成,使林州市由华北供气管网的末端一跃成为“榆济输气管线”进入河南的首站,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州市气源上的被动局面,解决了制约多年的气源问题,被誉为林州“第二条红旗渠”的覆盖林州城乡的燃气供气管道再次擦亮了城市品牌、弘扬了城市精神。

管网建设是全域气化的骨架和基础支撑工程。截止目前,林州市总投资4.5亿,建成以城市为中心,穿越林州市内,辐射周边县市的高压、次高压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林州燃气第二个红旗渠的故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