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像当地人一样生活探索传世250年的萧
TUhjnbcbe - 2025/3/15 1:42:00

凤凰通讯社杭州站

像当地人一样生活

传世年——广西玉林兴业县石山村萧氏大宅

去一个地方旅游,最佳的状态就是像当地人一样生活。若是来玉林旅游,希望你能像玉林人一样生活,衣食住行,早早晚晚,入乡随俗。

在广西玉林兴业县蒲塘镇石山村石山坡,一座座气势恢弘的古宅令人心生仰望,不用旁人指点,你就能看出这座古宅的主人身份和年代。

兴业县蒲塘石山坡萧氏古民居群共十多座,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保存完好的传世大宅和它们的神秘往事吧。没有经历过大的自然灾害,没有经过战争风雨的破坏,石山坡的众多萧氏古宅得以保存至今。目前仍保留完好的有萧远坡祠、萧慕远祠、萧绍隆祠、萧劲峰祠、儒林第、萧书绸宅等十余座大宅。

民间流传石山坡俚语的历史来由:

石山萧,罗播李,善民铲屎锹。

石山萧,冇够罗播一餐朝。

这几句俚语都是在清代道光年间形成的,原来是当时鬱林州北部富甲一方而有善举出名的石山坡大地主富绅萧承煊与桂平罗播大地主李念九曾比过富,一个是财多(意思是说罗播李比不上石山萧最富),一个是人丁多(意思是说石山萧比不上罗播李人多),后来被桂平罗播李姓家族讹传成一句俚语“‘石山萧,冇够罗播一餐朝’在旧时鬱林州(今玉林)和浔州(今桂平)等地区民间流传至今,其中石山坡萧承煊与南乡大地主韦尚德向清朝廷报过富,石山萧财多而被列居当时鬱林州北部富绅榜之首。

清代的石山坡萧氏家族经济实力很强,财富产业很多。清代广西柳州铁厂就是石山坡萧氏创建经营的,还扩大经营有贵县三岔北山的银矿,陆川云开的锡矿,在桥圩、沙塘、贵县湛江一带置有数千亩肥沃的田地作田租产业,并在当地建有粮仓。又在柳州、贵县、鬱林州等开有多间商馆和商铺,其中清代鬱林州“石山萧商馆”一直沿用到民国后期(旧址就在今玉林市玉州区政府对面的椅楼商业街即天主教堂旁边及多间商铺旧址也在骑楼街附近,商馆和商铺的房屋原来是有房契证明的,解放后被当作地主遗产收没充公)。

萧承煊家族累积如此多财富产业在成为当时鬱林州北部抚康乡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富绅家族之一,在民间流传有萧春园、萧承煊父子众多积德行善义举,如萧春园捐资修建了蒲西下寨石路、党州登高桥、党州茶亭、锦江白马桥、黎江长嘴桥,而且还流传有“石山萧注完”(意思是建桥造茶亭的钱不够,就由他萧春园一人全包出够)。萧承煊捐资修建了40多公里的蒲塘石路,楼山茶亭、白马茶亭、大洋圩乐洋桥、寮阳书院、抚康宾兴馆等,还流传有带头捐出80万两白银的“石山萧大注”善款用于作铺路修桥建书院设宾兴。为鬱林州北区及浔州一带老百姓做了不少贡献,使“石山萧”在鬱林州、浔州地区民间流传盛名远扬经久不衰至今。

“石山萧,罗播李,善民铲屎锹”“石山萧,冇够罗播一餐朝”意思是说当时鬱林州北部最富裕的村落和功名仕途而有盛名远扬的家族,反映了清代的石山坡萧氏家族财大经济实力很强,富甲一方,年产的谷米也很多。还有当时的桂平罗播李氏家族人口比较多,石山坡萧氏财多实力再大谷米再多也不够罗播众多的李姓人口吃上一餐饭,也反映了罗播李氏家族人口众多而且人丁繁茂盛旺。“善民铲屎锹”意思就是说北市钦善的善民村甘善堂家族早有名势强盛的威望,上至鬱林州府下至民间,凡遇大事、难事、待商榷之事,如果没有善民甘氏家族出面的话,乡邻之间大小纠结的事情就连官府也难以解决,只要善民甘氏家族一出面无论是什么难事都能逐一地解决。

最后还有一句“石山萧,马平姚,罗播李”意思是说石山坡萧承煊和罗秀姚大鸾、罗播李勉贤等人齐名并肩,在倡建桂平大洋圩的乐洋桥时候,这三大姓氏家族曾为兴建乐洋桥都出过力,而且建乐洋桥捐款三大家族也出得最多。

石山坡的萧氏古宅大多风格相近,只在细节上略有变化。古村落古宅不可再生,文化需要传承,但不能养在深山人未识,而人气冷落渐渐凋敝。只有保护性的开发和利用,依靠整合项目盘活乡村优势资源,补齐短板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景观,才能让古老文明真正“延缓衰老”,焕发新的生机。

1
查看完整版本: 像当地人一样生活探索传世250年的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