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阳7月29日消息(记者李凡)近年来,安阳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数据共享和流程再造,着力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减跑趟,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部分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企业开办一日办结
年,安阳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天以内;年,全市企业开办时间进一步压缩至3天以内,办理环节由4个压减为3个;年8月1日起,全市企业开办将实现一日内办结,各环节办理时间以小时计,其中,企业登记4小时以内,印章刻制2小时以内,初次申领发票1小时以内,社保登记并行办理。
刻制印章免费
安阳市政府出台了《安阳市关爱企业家“八大员”行动计划》(安政办〔〕9号),推出一系列惠企便民措施。其中规定,自年7月8日起,安阳市行政区域内新开办企业(不包含个体工商户)刻制首套印章免费,公章刻制企业在收到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推送的信息后,应于2个小时内将印章刻制完毕,费用由市财政承担。除了刻章免费外,安阳市还为办事群众提供文件、证照免费寄递、复印服务。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50天办结
安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年,安阳市在取得年全省建筑许可指标营商环境考核第1名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职能、打破边界、提升效率,以“五减一优”为抓手,以告知承诺、豁免、容缺等机制创新为牵引,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实行“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再造审批流程,实现“减无可减”,推动审批提速、提质、提效。
通过采取“减、放、并、转、调”等措施,实现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四统一”和所有审批事项数据共享共用,而且线上能“一网通办”、线下可“一窗受理”,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企业和群众办事也能更便利、更快捷、更高效。云顶是安阳市“工改”的试点和示范项目,“工改”后,工程建设项目都将以此为参照,审批时限由个工作日压减到50个工作日以内,比全省要求的个工作日缩短了一半。
打造智慧城市政务服务平台
年,安阳建成了实体市民之家,打造了“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随后,安阳市与建设银行联合,积极拓展线上服务渠道,年11月1日正式上线安阳网上市民之家。年,建设银行将安阳网上市民之家升级为安阳智慧城市政务服务平台,在全国首创了“互联网+政务+金融+多场景便民应用”的安阳模式,并复制推向全国,在云南等27个省的个市县签约推广,安阳市成为建设银行总行参与全国政务服务的发源地、孵化地。安阳模式实现了国有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金融机构从合作中获得了业务数据、资金沉淀和优质客户资源;地方政府解决了信息化建设资金、技术和人才不足问题,实现了各类资源有效整合利用。
安阳智慧城市政务服务平台集行政审批、民生支付、便民服务、行业应用等功能于一体,集成了政务服务门户系统、政务服务管理系统、政务服务支付系统、事项目录管理系统、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系统、电子证照系统、政务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部署了网上办事、新闻中心、政民互动、便民应用、普惠金融等功能模块。平台覆盖了市直各局委、各行业,并延伸至各县乡村,形成了全市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平台上线后,先后荣获、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优秀奖、中国信息化(数字政府)示范实践奖。
制定河南省政务服务热线地方标准
安阳市把联动服务中心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和开展便民服务的重要平台,不断提升热线服务水平。安阳热线先后荣获河南省工人先锋号、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岗,全国政务热线“骏马奖”“年度卓越管理创新奖”“年度最佳服务案例奖”等荣誉;市长信箱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人民网留言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一是推动受理渠道多元化。安阳市联动服务中心整合全市条公益服务热线,与家单位建立联动机制,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服务工作网络。二是推动民生服务一体化。建立分级分类快速处理机制,对于一般咨询类事项,由受话员直接答复或处理;专业性政策性比较强的问题实施三方通话,转接相关责任单位即时答复或办理;投诉、求助、建议类事项通过网上转办系统即时转交相关单位办理。简单事项直接向基层单位交办,减少中间环节。对群众咨询的常见问题,利用公共服务事项知识库,由受话人员直接解答,变转办件为即办件,提高市长热线直办率。针对群众反映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不清、管理空白、交叉管理等疑难事项,由市联动服务中心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重大问题上报市政府协调解决。真正实现了一个号码通政府,一条热线解民忧。三是推动考核督办常态化。建立了周综述、月通报、季讲评等量化考核机制;与新闻媒体合作设立了“热线追踪”等栏目,完善了舆论监督机制;与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合作建立了市长热线开放日制度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利用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职能强化督查督办;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或提案强化督查督办。持续提升热线服务水平。四是推动热线运行标准化。围绕“受理、交办、办理、回复、审核、回访、督办”等七个业务流程,建立了46个标准,将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用标准进行固化并不断优化,形成“人人按标准办事、事事有标准规范”的工作局面。起草的《政务热线服务与管理规范》,年9月30日由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成为河南省首个热线服务领域推荐性地方标准,填补了省政务热线工作标准的空白。
完成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
标准决定质量,标准引领发展。安阳市把创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工作作为推动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重要举措,瞄准全国一流水平,拉高标杆,自我加压,全面提升。
一是市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创建。安阳市连续两年把市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创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工作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各部门责任目标考核。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标准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项工作组,制定方案,倒排工期,强化督导,狠抓落实。
二是突出重点推进标准化创建。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审批难、审批慢问题,该市将标准化建设与“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推进,用标准化为信息化开路,用信息化巩固标准化成果,通过标准化建设推进“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压缩自由裁量权,使申请人实实在在感受到审批服务的方便和快捷。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该中心建立了包括项标准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年6月27日,顺利通过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终期验收,成为第四批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创建单位中首个通过验收的单位。年3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下发文件,确认安阳市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创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考核评估合格。
三是全域覆盖推进标准化创建。在市行政便民服务中心示范引领下,各县(市、区)政务服务机构全面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汤阴县行政便民中心已经创成省级标准化试点,林州市、内黄县、殷都区等7个行政便民中心正在创建省级或市级标准化试点,形成了全域创建、梯次递进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