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政治监督践行“两个维护”
政治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职责。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政治机关属性,把践行“两个维护”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根”和“魂”,把政治监督作为首要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推动政治监督落实见效,为实现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聚焦总书记指示批示
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一张亮丽的安阳名片。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殷墟保护利用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牢记殷殷嘱托。市纪委监委开展专题研究学习,吃透精神实质,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考验,更加旗帜鲜明、坚定有力地抓好政治监督;针对殷墟遗址文物安全问题,成立专题调查组,梳理问题、分析研判、精准定责,共问责名党员干部;围绕文物违法犯罪打击责任是否履行到位、文物保护政策是否落实到位、问责处分决定是否执行到位等多次开展“回头看”,督促有关部门加强整改,确保殷墟文物安全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
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5年来,市纪委监委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聚焦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探索服务保障现代化安阳建设的有效举措,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两个维护”落到实处。
聚焦中心工作
护航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
市纪委监委主动建制度、定目标,坚持“零容忍”、出重拳,将监督执纪问责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连续开展脱贫攻坚决战年、决胜年行动,对实名举报、重信重访、重点乡镇“三个%”抽查回访,开展遍访督查和大走访,专班跟进、督查督战,加强对脱贫绩效、“两不愁三保障”“四个不摘”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监督检查,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件,处理人。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为契机,围绕“蓝天、碧水、净土”总目标,开展了助推打赢蓝天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系列行动;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组建了7个包片督战专班,采取深入一线、深入工地、深入企业、深入住户等方法,对全市15个环保工作专班、9个市委市政府督导检查组、4个公安环保联合检查组及重点工作项目推进、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开展督查、督战,真正把纪律挺在一线;查处了内黄县陶瓷产业园区污染、“黑加油站点”整治不力、建筑工地管控工作不到位等一批影响较大的问题,问责处理党员干部人。
聚焦重点工作
“北关区卫健委落实全市疫情防控卡点设置工作部署行动迟缓……经北关区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给予王某海同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年疫情防控期间,一则问责通报,警醒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一线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疫情防控、“六稳”、“六保”……每逢重要时刻,总能在一线看见纪检监察干部的身影。市纪委监委严格落实“九严禁”“九必须”“九紧盯”要求,紧盯物价稳定、物资供应、防护落实、隔离管控等重点问题开展疫情防控监督,共问责党员干部余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余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督促金融机构发放个人创业贷款5.16亿元、担保贷款贴息万元,监督职能部门对困难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万元,惠及名企业职工,推动“六稳”“六保”落到实处;深入防汛一线,明确17项监督内容,对五县(市)四区所属的13个蓄滞洪区、35条河道、30座水闸、8个橡胶坝、19座水库的各级防汛责任人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聚焦企业复工复产、农业改种复种、基层设施修复等灾后重建工作,下沉一线,靠前监督。据悉,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共成立个检查组,开展监督检查次,查处问题9起11人。
探索巡察村(社区)监督向基层延伸
年4月,林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对村(社区)党组织的常规直接巡察;
年7月,安阳市委决定在全市推广巡察村(社区)工作;
年10月,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推广“安阳模式”;
…………
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巡察村(社区)奏响“巡—改—治”三部曲,“林州经验”“安阳模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受到中央巡视办、省委、省纪委领导充分肯定,被省委评为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成果。
开启“巡”的先河
率先实现全覆盖
年4月,林州市委派出巡察组进驻黄华镇青林村等5个村开展试点巡察,成为全省对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巡察“第一个吃螃蟹的”。截至年9月,林州市对全市个村(社区)进行了12轮巡察,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巡察村(社区)全覆盖,信访总量连续3年大幅度下降。
在总结“林州经验”的基础上,安阳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协助市委出台《关于开展巡察村居全覆盖工作的意见》,召开动员会对全市村居巡察全覆盖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并先后在汤阴县、北关区等以现场推进会的方式观摩交流,探讨工作方法,推进巡察村(社区)工作向纵深发展。历时3年多,实现对全市个村(社区)党组织的巡察全覆盖,形成了党委统领、巡察推动、部门主管、乡镇主导、村居落实、全民参与的“巡察+”大治理格局。
3年来,全市组织79轮对村(社区)党组织进行巡察,依托余人的专职巡察队伍和余人的全市巡察村(社区)人才库,实地走访群众35万人次,收到群众来电、来信、来访件,共发现各类问题31个,形成巡察情况报告篇。
突出“改”的实效
推动解决群众难题
林州市姚村镇军营村面粉厂年倒闭后几经易主,多户村民近8万公斤存粮20多年无法取出。巡察组下发立行立改通知书后,持续跟踪督导,多次召集各方代表沟通协商,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全部存粮农户的赔付。
发现问题不整改,就是对人民不负责。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巡察村(社区)工作市级推动责任清单》,指导各县(市)区建立县级领导干部督促推动分管单位巡察整改工作办法。全市巡察村(社区)工作共整改各类问题个,整改率83.6%,移交问题线索1件,党纪政务处分人,使出行难、村容村貌差、民生工程项目建设缺乏监管等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把巡察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为检验巡察效果,市委巡察办还建立了群众满意度评判系统。目前,全市参评群众达30.3万人,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发挥情况满意度提升4.7%,村“两委”为民办事、政治生态、人居环境3项满意度提升5.5%。
发挥“治”的效能
促进完善基层治理
巡察是手段,完善治理、促进发展才是目的。
林州市提出“以巡促治”理念,确定基层党组织建设、“三资”管理、为民服务能力、小微权力监督、乡村意识形态、平安乡村建设6方面内容,开展常态化综合治理,涌现出了姚村镇下里街村、陵阳镇申家泊村、临淇镇社书村等20多个“以巡促治”示范村。
安阳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在林州市召开全市巡察村(社区)工作暨“以巡促治”工作总结推进会,总结全市巡察村(社区)工作经验成效,并对“以巡促治”工作作出原则性安排。各级巡察机构在实践中逐步深化巡察监督功能认识,呼应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大形势,着力发挥巡察政治性、权威性、主动性、深入性、融合性特点,推动制度优势转换为基层治理效能。
巡察村(社区)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各县(市)区巡察机构及时梳理典型问题、突出问题、共性问题,向同级党委提交专题报告余份,推动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项整治63次,有效发挥了巡察监督在促进完善基层治理方面的作用。
优化党风政风赢得民心民意
“这变化,那变化,最根本的是党风政风的变化。”近年,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谈起感受最深刻的变化,就是安阳党风政风和政治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个变化,与市纪委监委坚持系统综合施治,持续营造严的氛围,纠“四风”改“作风”树“新风”密不可分。
作风改善了
“梁某周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提供帮助并收受礼金元。今年2月,梁某周受到政务撤职处分。”今年“五一”前,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
年以来,市纪委监委紧盯时间节点,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坚持露头就打,反复敲打,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治理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完善纠治“四风”长效机制,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起,党纪政务处分人,组织处理78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起,党纪政务处分人,组织处理人,通报曝光起人;督促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作风建设主体责任,全市共有9.65万余名党员干部向所属党组织签订承诺书,推动作风建设向善向好向上。
事情好办了
“没办成事找这里,您反映,我们帮您解决……”林州市纪委监委联合市督察局、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赢得不少好评。
近年,安阳市群众普遍发现事情好办了。市纪委监委在总结“林州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建立推广可追溯、可监控的“智能公章+”系统,打通村级小微权力监督的堵点和难点。“过去,签字审批需要往返好几趟,现在很快就能搞定。”林州市河顺镇西里村报账员李利平通过手机,仅用十多分钟就完成了盖章手续。
企业也有相同的感觉。市纪委监委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监督,出台助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意见,明确“九要”“九不得”正负面清单,围绕“五个”监督治理工作重点和“六项”工作措施,发挥日常监督效能;将监督治理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开展“访千企·解难题·办实事”走访调研活动,帮企业解决问题个。
换届气顺了
“殷都区许家沟乡小寨村韩某立,在村‘两委’换届期间给本村村民发放现金,进行拉票贿选……”日前,市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了一批违反换届纪律典型案例,群众拍手称快。
市纪委监委通过网站、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