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
风,悄声息息。
夜,随风潜入。
雪,飘飘洒洒。
这是故乡的雪,这是小时候故乡的雪。
今夜原本有雪,醒来时分,但却无雪,眨眼之间,雪痕把我带入了孩提时代雪的故乡,把我带入了中学生时代雪的路上。
我的小学时代是在故乡度过的。如有大雪,那便是扫雪。
那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天气预报,所以不关心天气变化。每每冬日,没有暖气,也没有煤火炉,再加上冬夜时长,吃过晚饭,趁着身上还有一点儿暖气,早早地钻入被窝,听着大人的说话声,很快进入了梦乡。等尿把人给憋醒了,揉揉惺忪的眼睛,他们还在说话,懵懵懂懂听了一句,外边下雪了。
那时候,并没有时间的概念,所以,上学时间看窗户明暗而定。偶尔,也会听到邻居家大门的吱扭声。现在想想,大约是早上5:30左右,白雪映照窗棂,屋里隐约可见。只穿单件棉袄、单件棉裤,浑身上下空唠唠的,翻炕而下。
那时候,并不讲什么卫生,所以,露着一双黑皮的手,一张黑红的脸。出门一看,天下雪了,也不说什么,只是拿着一把扫帚,急冲冲向学校走去。
那时候,并没有提前通知扫雪,村上的大人们都很勤快,路上的雪早已扫得干干净净。可以沿着没雪的路一直走到学校。
那时候,并不知道什么堆雪人啦!玩儿雪球啦!只知道把雪扫完,在干干净净的土地上顶拐子、踢毽子。
年年下雪,年年扫雪,年年快乐。转眼间,上初中了。初中在他乡,在本村五里开外的他乡。
那时候,年年下雪,年年踏雪。
冬日里,下雪了,早晨往学校走去,便有五里雪路。担心着早早到校读书,一人便出村了。
没有靴子,只有踏雪的老粗布布鞋。第一个走在上学的路上,雪路,背后留下了一串串脚印。
如果雪深且厚,还能看到兔子或其它野兽的脚印。
踏雪时,感觉不到脚冷。踏进学校大门,老师迎面笑来,看着湿透的布鞋,挺心疼的,会让你去火炉上烤烤。要是上课的时间到了,就赶快走进教室,坐下来安心听老师讲课。
半天时间,也不会暖干那湿溜溜的布鞋。取暖往往是在下课后,到校园里跑上几圈儿,但也不能很跑,因为跑快了,会把鞋子跑坏,露着脚趾头更难看。
天放晴了,雪路变成了泥路。泥路更不好走,更毁鞋。即使天晴,还会踏雪走路,只是受冷,没有泥泞。
中学时代,没有风雪交加的夜晚,只有风雪交加的早晨。
那时候,踏雪上学,应该是一幅幅雪景图,可也并没有写过那美好的雪景。路上看到的只是白茫茫的一片,不会赏雪景,也可能自己身在景中。
作者:张贵栓
编辑:王长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