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6/8 1:04:00
多年前,商王盘庚率众来到洹水殷地,繁盛的城市文明、灿烂的文字文明和发达的青铜文明汇聚,书写了早期中国的出彩华章。自此,“百姓由宁,殷道复兴”。悠悠洹水,巍巍太行。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既是中华文明的根脉地、中国汉字的起源地,也是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一山一河间,蕴含着连接历史与现在的密码。“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安阳从千年文脉延绵中感知来路,在革命精神中砥砺奋进,在高质量发展中阔步前行。这是年2月26日拍摄的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安摄一城文韵藏,三千年文脉绵延安阳好,千古邺台都。安阳城边,古老的洹河穿殷墟而过。夜幕下的河畔,气势恢宏的殷墟宫殿宗庙区、规模庞大的王陵区、星罗棋布的手工业作坊、庄重大气的殷墟博物馆依次被灯光点亮,流光溢彩。年10月,当考古学家董作宾在安阳小屯挖下第一铲黄土,拉开殷墟持续发掘的序幕时,安阳这座城市便被浓墨重彩地记录在中国历史上。“因为殷墟,中国信史上推至商代。以殷墟为支点,往前为探究更早的文明提供了抓手,往后开启了余年连续不断、多元一体文明的格局。”殷墟考古队原队长唐际根说,在诸多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关键遗址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殷墟无疑是最重要的一处。年,随着殷墟保护工作先后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等国家层面规划,安阳迎来了文化保护发展事业的新机遇,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得以实施。这是年2月23日拍摄的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内展出的“司母辛”铜鼎(左上)、“亚长”铜觥(右上)、“亚长”牛尊(左下)、“亚长”铜钺(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年2月,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持续近百年的殷墟考古成果得以集中呈现。观一城文脉,知古今春秋。《周易》发源地、岳飞故里、漫画之都……汇聚在安阳身上的“文化标签”越来越多。随着中国文字博物馆全面建成开放、安阳市文体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和殷墟博物馆相继开馆,一批彰显安阳特色的文化地标串联起三千年历史。据统计,年上半年,安阳市共接待游客.9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1亿元。入夜,安阳城的热闹胜过白天。殷墟博物馆东行一公里,以文物保护、考古体验等功能为主的殷墟考古文旅小镇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往南,巧妙结合现代戏剧、电影手法的“洹河夜游”在此上演:一道水幕在洹河月亮岛缓缓升起,“女将军妇好”率先登场,带领游人穿越三千年、遇见大邑商。游客在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留影(年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从遥远殷商一路走来,步入安阳古城,文峰塔、高阁寺、魁星阁……众多饱含历史韵味的古建筑与游人相映成景。在璀璨灯火映照下,古城安阳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行。如今,安阳正以坚定的文化自觉,着力打造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形成富有特色的城市文化新格局。一片甲骨奇,文字传承贯古今行走安阳,街头巷尾的公交站台、道路窨井盖,处处都有甲骨文元素,就连无意间拐入的一家老字号小吃店,都能寻到甲骨文的踪影——这是独属于安阳的浪漫。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汉字贯古今。年,沉睡多年的甲骨被清代学者王懿荣发现。此后,一代代中国学人焚膏继晷,隐藏在神秘甲骨中的文明密码被破译。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穿越数千年成为人类共同的记忆遗产。“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甲骨文记录了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伟大创造精神。”安阳市文物局局长李晓阳说。这是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年4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近年来,安阳在擦亮“殷墟甲骨文”历史文化标识、打造“中华字都”上不断发力,努力让甲骨文融入城市肌理,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群众生活。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到甲骨传奇,从青铜钟鼎到竹简帛书……中国文字博物馆,记录着汉字的漫长发展历程,呈现出文明发展的清晰脉络。除此之外,社区、公园、工厂、学校、村庄……遍布安阳的座甲骨文书屋,不仅提供优质阅读资源,还引入甲骨文最新研究成果和文创产品,成为安阳百姓身边的“诗和远方”。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周年。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近年来,安阳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打造甲骨文开放创新共享平台,不断实现甲骨文考释、研究、展示的升级,推进甲骨文保护与传承。参观者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内观看展出的刻辞卜甲(年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里,数以万计的甲骨碎片正在通过人工智能图像技术自动缀合;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经过1年5个月的奋战,将地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岩壁凿通,这个输水隧洞被命名为‘青年洞’。”每次走到青年洞前,红旗渠景区讲解员申彦茹都会心潮澎湃,她的爷爷正是红旗渠的建设者之一。20世纪60年代,安阳林县(现为林州市)人民为解决苦旱,决定开凿水渠,引漳河水。10年时间,10万儿女在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最终削平座山头,凿通个隧洞,凿出一条“希望之渠”,让当地从此结束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红旗渠时这样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的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布准备车间,工作人员在检查整经机机台(年2月22日摄)。该公司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研发出5G用低介电电子纱、5G用超薄电子布等产品。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行驶在安阳林州,宽阔的红旗渠大道从市区一直延伸到太行山脚。今天的红旗渠之于安阳,已不单纯是一条浇灌50多万亩土地的水渠,更多是精神的火种。年,河南省印发《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为安阳市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目前,作为老牌工业基地,安阳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梁八柱”基本形成;超过90家低空经济企业集聚安阳,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翻开未来产业的崭新一页;不断加力的“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叫响“安阳最安心”营商环境服务品牌……这座写满“奋斗”的古都,正在为红旗渠精神续写新时代的篇章。记者:李俊、桂娟、史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