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林州视点青藏高原林州老兵参军五十周年纪念
TUhjnbcbe - 2025/7/28 18:43:00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五十年后的再聚首

——青藏高原林州老兵参军五十周年纪念会掠影

初夏的林州,风轻阳艳;多情的中州国际,欢声笑语。

为了卫国,50年前,战斗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艰难;经练着“狐裘不暖锦衾薄”的艰苦,与风雪斗其乐无穷,与高寒斗其乐无穷的青藏高原林州老兵,今日相聚,百感交集。

五十年的沧桑,五十年的鬓发。

再回首,那热血,那斗志,那情怀,又燃起一把炽烈的火,要让青春凤凰涅槃。

五十年的弹指一挥间,五十秋的追忆一瞬间。

召集人胡录学喜逢战友,情绪激昂:

“我们这些战友们从全国各地回来家乡,目的就是战友相聚,共叙青藏高原那段激情燃烧岁月中的战斗友谊,介绍分别后各自工作、家庭情况,相互交流学习在崇军尚武新的政策环境中,如何保持晚节度好晚年的经验体会。”

见战友喜相逢,耳边又响驼铃声。

“50年前,我们带着家乡父老兄弟的嘱托和希望,奔赴平均海拔米以上,唐古拉山垭口米,氧气含量不足内地的53.4%的青藏高原,为了祖国和人民,在这里战风雪斗严寒抵缺氧,挑战生命极限,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为保卫祖国边防建设贡献了自己美好的青春。”

忆往矣,峥嵘岁月稠。

当年五道梁兵站战友原贵松感慨万千:

“五十年前的年3月,我们余名林县青年,迎着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硝烟,怀着报效祖国的赤胆忠心,同乘着闷罐列车,离开了脚下的土地,来到了青藏高原,来到了戈壁滩上的兵城格尔木,在号称‘世界屋脊、生物禁区’的昆仑山巅,开始了人生最难忘的生活,经历了人生最单纯最美好的时光!五十年后的今天,为纪念参军五十周年,实现战友们晚年聚会的共同愿望,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我们又相聚了!久别重逢,面对面旳叫上一声老首长、老战友、老兄弟,这是多么亲切、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啊!”

五十年的傲霜斗雪,五十年的初心不改。

“回忆往事,品评人生,可以说我们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留在了青藏高原,奉献给了军营。在海拔米的唐古拉、在长江源头沱沱河、在昆仑山口不冻泉、在温泉、在二道沟、在纳赤台、在诺木洪、在江西沟......在大站、在通信营,为建设和守护连接西藏与内地的青藏公路运输线、国防通信线,我们林县老兵都曾留下了血和汗。今天,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曾是昆仑山上一棵草,我们曾是雪域高原一个兵。这一切,我们曾经走过,这一切,我们不曾忘记。我们无愧于那个时代,我们无愧于军人的称号。”

风霜雪雨搏冰滑,历尽苦难志如坚。

曾经的指导员回忆当年,顿彻人生难得一知己:

“真心实意的感谢我们的岳指导员,我们的人生第一课是岳指导员给我们讲的,青藏线从格尔木一直到拉萨,相当艰苦,相当艰苦,可以说最苦最累的活,是我们排长干的。要不是排长把我们引到这个地方,我们可能至今还在家种地。”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

巾帼不让须眉的刘凤田从军的记忆最难忘:

“回顾六九年二月,我们响应祖国的召唤应征入伍,我们当时大多数还是十五、六、七岁的女孩子,我们告别家乡、告别父老乡亲,长途巔波,来到祖国西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盆地,一个当时听都没听说过的格尔木县。面对严寒、空气稀薄、飞沙走石、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这些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这些热血青年为报效祖国从无畏惧,克服种种困难,经历了艰险的考验,战斗在青藏线上。我们完成了国防科学研究、西藏边防建设和青藏线运输通信保障任务。在完成各项战备任务中,我们也得到锻炼和成长。”

荣耀着青藏,荣耀在红旗渠畔。

原林州市政协主席梁雪山到场并作祝酒词:

“今天非常激动,因为今天的聚会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聚会,事先我和录学同志交换过意见,国家对转业军人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军人事务部,这部分人过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贡献的,是不能忘记的,因此,今天这个会议非常重要,尤其林州这支队伍,我印象,参军的,一个是68年新疆兵,一个是69年青藏兵,走的是最艰苦的地方,我虽然没有参过军,当过兵,我也没去过格尔木,但我去玉树就体会到你们在那儿是非常辛苦的,我们这支队伍是特殊时期走出去的,69年是什么时候,是红旗渠刚刚修成,是文革刚结束,林县人在血管中间灌输了不甘落后的精神,只要是林州人出去,到哪里都闪光。”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唯有你我依旧。

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无论军令长短,我们都无愧曾是一名军人的称号!

五十年过去,我们已步入老年,但回首军旅激情尤在。

再聚首,心潮澎湃,我们的战友情、兄弟姐妹之情永存!

一天战友,一世兄弟!

图文:王长顺

编辑: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州视点青藏高原林州老兵参军五十周年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