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是一座县级市,位于安阳境内。这座县城只有万人口,却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方言岛”。虽然林州与安阳不过1个小时的车程,但在重重山峰的阻挡下,形成了晦涩难懂的林州话,连安阳市区的人都听不明白。
本质上来说,林州话不属于中原官话,而是晋语的一个分支。当地人讲话有许多特点,第一个便是语速快,很多时候听话人还没反应过来,讲话人便说完了。
第二个是语言结构不同。比如普通话有4个声调,林州话则有5个,讲话时多入声词,喜欢省略词汇,许多方言都是无字的,只能口口相传。
在林州话中,许多以“子”结尾的词会改为额或了。比如如桌子是桌了,凳子是凳额,这种变化加大了理解难度。
林州话比较贴近地气,往往以物品的使用方法或发生过程来命名。比如棒棒糖,当地人习惯叫“嗦骨朵”,因为它在嘴里嗦着吃的,而且只有一骨朵。
再比如猫头鹰,河南话就是猫头鹰,林州话则是“咕咕庙儿”,因为猫头鹰的叫声是“咕咕”叫的。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对林州话的接受度会强一些,但你依旧听不明白,因为大量的象声词汇不是短时间内能学会的,更何况,林州话还有一个“致胜法宝”,那就是快!
林州话不是一般的快,可能是加了太多语气助词和前后缀的缘故,林州话听起来连贯、逻辑性强,一句话可以迅速说完不换气,对方也可以完整清晰的领会对话意图。
当然这种本领只限于林州人之间,外地人是断然插不进去嘴的,这种语速和复杂词汇,不亚于天书一般晦涩,只得期待林州人能说几句普通话,所以林州话又有“河南的外语”之称。
我总结了一些林州话,配以文字翻译,大家可以看看它们有多奇特。
如“秀子”是妻子的意思,“咯生儿”是花生的意思,“明奶奶”指的是月亮,“和蒙”则是小下雨的意思。
同方言一样,林州的风景也是这座城市的标签之一,与方言晦涩不懂,风景则是大气磅礴。林州市作为一个县级市,辖区下却有两个5A景区: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
红旗渠是写进历史课本里的景区,彰显着林州人不畏艰难,敢于突破人生限制的勇敢精神。太行大峡谷则是河南的“网红”景区,颜值出色,景色一流,经常出现在各大旅游网站或杂志上。看到这不要被林州话吓退了旅游的脚步,虽然林州话难懂,但林州人都是会说普通话的,只有一些年迈的老人除外。林州市的景区我基本都去过,工作人员都是普通话交流,沟通没障碍。
如果你好奇,也可以让他们说几句林州话听一听,他们很乐意展现自己的方言,可以感受下林州话“天书”般的魅力。
你去过林州吗,觉得这里的方言水平如何呢,或者还觉得河南哪些地方的方言比较难懂。
作者:文林清鹿图原守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