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风雨历沧桑古城展新颜看安阳70年城镇化进
TUhjnbcbe - 2022/8/16 19:05:00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中国成立前的安阳,城区面积仅4.5平方公里,道路狭窄不平,房屋逼仄拥挤。如今的安阳,市区面积.8平方公里,古城区典雅质朴,新城区时尚亮丽,交通便捷通畅,高楼鳞次栉比。回顾我市70年城镇化历程,看到了古都的沧桑巨变。

安阳是河南解放最晚的城市。年城市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5.4%,年上升到9%,年城镇化率上升到51.8%,我市城镇化进程曲折发展,分为以下阶段。

城镇化起步期(年至年):“一五”计划时期,我市进入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和城市建设期,这一时期城市发展与工业协同进行。年至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由万元增加到万元,市区工业增加值由万元增加到万元;全市非农业人口由10.65万人增长到18.47万人,市区非农业人口由5.29万人增长到10.35万人。

城镇化反复期(年至年):这一时期,我市经济发展起伏很大,城镇化建设一波三折,先是“大跃进”时期的过度城镇化,接着是反向城镇化。年至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由万元增加到万元,市区工业增加值由万元增加到万元。随着工业生产的超常发展,乡村人口向城市急剧转移。到年,全市非农业人口增长到34.81万人,市区非农业人口增长到23.36万人。年,我市进入国民经济调整期,关停了一批盲目发展起来的企业,下放了大批工人和机关干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减少到万元,市区工业增加值减少到万元,全市非农业人口减少到24.83万人,市区非农业人口减少到17.59万人。到年,我市正常的城镇化进程被打乱,处于动荡反复状态。

城镇化稳步发展期(年至年):年国务院制定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方针,我省确定了优先发展小城镇的*策,年后,实行市领导县的新体制,经济发达的县陆续改为市,我市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探索出了小城镇建设“山药蛋”发展模式,塑造出了不同特色、不同类别、不同形式、不同优势特点的经济强悍的小城镇。在河南省综合发展水平百强乡镇中,我市有12个乡镇入围,百强乡镇数量在全省省辖市中排名第一。年至年,全市非农业人口由36.98万人增长到89.38万人,市区由28.85万人增长到52.8万人。城市公用事业中公共汽车从年的3辆增加到年的辆,天然气管道长度从年的公里增长到年的公里。

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年至年):从“十五”计划开始,我市提出了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期间,建设功能综合以居住为主体的新城区成为我市城镇化建设热点。年,安阳市区建成区面积54.8平方公里,年达到平方公里,全市城镇人口达.67万人,城镇化率42.43%。我市《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市九次*代会进一步提出“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以提高综合功能和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为发展方向,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围绕“提升城市品位、凸显地域特色、三年提升、五年大变”的目标,通过综合整治,使城市面貌和整体功能实现“八个提升”,即城市基础设施健全、城市功能完善、人居环境舒适、街景市容美观、管理水平先进、文化气息浓郁、都市品位显著、生机活力增强。

城镇化提质期(年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城镇规模扩张带来一系列城市病,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十八大提出了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智能、绿色、集约提升城镇化质量。年2月《安阳都市区建设实施方案》发布,以“1+4+2”组团式发展框架为主线,将中心城区分为“三区三城”,构建“三区三城、四组团、两卫星城、18中心镇”的总体框架,形成具有鲜明安阳特色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繁荣的城镇体系。

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眼下,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更加明确,突出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古城保护整治复兴工程,加快了以城际交通网络和以城市骨干路网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完善提升城区路网,市*道路整修,背街小巷整治,城区27个主要路口完成分流改建,改造提升一批老旧小区,积极打造自然、亲水、生态、休闲的滨水空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86平方米,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2%,天然气管道长度公里,燃气普及率达98.3%,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顺利通过国家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年度验收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雨历沧桑古城展新颜看安阳70年城镇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