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向劳模致敬红旗渠企业家学院组织劳模座谈
TUhjnbcbe - 2022/11/4 19:24:00

映象网讯(记者贾利超)4月30日上午,红旗渠企业家学院会议室里涌动着特殊的感动,当年迈的劳模含泪再现那十年战天斗地的岁月时,曾无数次向各地学员介绍红旗渠的学院员工用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向劳动者致敬,向红旗渠精神致敬。

在座谈会上,5位当年参加过修建红旗渠的建设者回忆了当年的艰苦岁月,用朴实的话语书写红旗渠精神的内涵。

李改云今年已经84岁,她是红旗渠建设特等劳模,林州市姚村镇井湾村人。“修渠时,我才20多岁,负责生产和安全。每天早上5点就得起床,带队巡查渠线。天太黑,连路都看不清。我们排好队,队伍的第一个人提着马灯,第二个人跟着提灯人,第三个人跟着第二个人,依此类推。因为渠线弯曲,队伍并不是直线行进,如果后面的人跟着灯走直线,很容易掉下高高的山崖。”李改云说。

郭秋英今年70岁,是红旗渠配套工程特等劳模,“铁姑娘队”队长,林州市姚村镇水磨山村人。“不能说我们是英雄。我们仅仅是在那个年代,做了该做的事。在座谈会上,郭秋英动情的说。

红旗渠共分三期建设,郭秋英参加的是第三期配套工程建设,那年她18岁。在“换新天”隧洞建设中,她担任“铁姑娘队”队长。由于作业面太小,郭秋英反复试验,最后掌握了干活的窍门,和男同志轮着班干活,最终钻通了米长的“换新天”隧洞,使红旗渠水流到了水源匮乏的水磨山村。

张买江今年71岁,是红旗渠建设特等劳模,林州市桂林镇南山村人。“红旗渠精神来之不易,需要好好地弘扬。非常感谢红旗渠企业家学院,因为有了阵地,才能更好地宣传好红旗渠,传承好红旗渠精神。”张买江说。

在工地上搞宣传很不容易,白天帐篷里热得要命,晚上被子能拧出水来。有一次,田永昌在写稿子时,一条长蛇爬到跟前,赶跑后继续写。他的左手在工地上受伤后,当时《河南日报》的记者曾说他:“左手挨锤不误右手写字。”

常计林老人已经86岁,当年是红旗渠建设工地上的炮手。“我年就上了修渠工地,当炮手。特等劳模常根虎和我是一个村的,当时我们在一起干活。”老人不会说啥,但是在工地上却能实干。他负责配药,自己碾炸药,装完大炮装小炮,然后放炮。常计林在姚村镇著名的空心坝上干过,现在一晃就是几十年了。

座谈会上,红旗渠企业家学院副院长王希安说,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五一”是劳动人民的节日,在这个时刻,我们特别怀念当年的修渠人,所以,特地邀请部分修渠劳模到学院座谈,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劳模致敬,向所有劳动者致敬!这些激动人心的修渠故事,将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劳模为榜样,持续打造精品课程,让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

(映象网安阳新闻,传稿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向劳模致敬红旗渠企业家学院组织劳模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