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美如画,这是一个有魅力的地方。”“我们好像走进了天堂,生活在这里的人一定很幸福。”8月22日至23日,参加第30届世界超级模特环球大赛的模特们在林州市旅游观光,纷纷为林州这座美丽的山城点赞。
这声声赞语源自于胜景发自于内心,是林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效应。百万红旗渠精神传人通过全域旅游创建,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创新全域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做大做强红色研学、绿色生态、蓝天滑翔“红绿蓝”三色旅游品牌,进一步丰富“旅游+”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成功探索出以打造“世界人文山水城市”为目标,“山水林州、精神之城”为核心的全域创建、全业融合、全景建设、全民参与的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途径,形成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林州模式”,照亮了世界人文山水城市的未来。
林州是山水之城,更是精神之城。伴随着新中国诞生的铿锵旋律,太行山下的南湾村走出了干部谷文昌。他为了全国解放随*南下,坚守东山岛,谱写了“人生一粒种,漫山木棉*”的为百姓谋幸福华章,锻造了谷文昌精神,受到万民敬仰,“先拜谷公,再祭祖宗”成为海岛的风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石板岩供销社员工用一根扁担挑起了山中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希冀。那根扁担连着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激励后人接续奋斗。半个多世纪前,林州的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凭着一双双手抠出了一条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有山有水有精神,林州随着新时代的节拍开启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宏篇巨制,城市更加亮丽出彩。林州市依托红旗渠独有的石工建筑、精神价值和太行山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观等资源优势,结合素质教育的规划要求,针对全国中小学生,致力打造中国青少年红旗渠研学之旅精品研学旅行项目。红旗渠研学,寓教于游,寓教于乐,让红旗渠故事成为可以穿越的历史、可以透视的文化。
绿色的风光、红色的课堂,仁山智水交响的神奇土地吸引着学生探索的目光,让他们在行走中阅读历史,在体验中感受精神,在快乐中完成教育。在研中游,在旅中学。研学旅行使红旗渠精神融入山水,走向全国,融入国际大舞台。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为主线,林州启动万元投资建设红旗渠精神主题公园,启动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推动包含大太行生态博物馆、红旗渠画院等红旗渠国家农业公园建设,打造谷文昌事迹陈列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走进红旗渠》等项目……一项项务实举措,让红色精神历久弥新、活力四射。如今,红旗渠名胜游览区,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参观学习,寻找精神动力、源头活水,成为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的观光胜地。红旗渠干部学院和红旗渠纪念馆,更是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上“补钙”、信仰上“充电”的朝圣之所。截至目前,共接待、承办各级各类培训班期,培训学员18.9万人,带动红旗渠精神培训基地和82家社会培训机构。目前,林州已经打造红色精神研学等特色精品旅游线路16条,斩获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国字号”旅游品牌,正加速凝聚起以红色旅游为底色、全域旅游大发展的强势动能。历史造就了红旗渠精神,时代需要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再次闪耀!让红旗渠故乡再次出彩!这是新时代的林州这座精神之城的主旋律。
春秋战国车马坑展示着这方天地的历史底蕴,赵武灵王置酒*华会馆写下胡服骑射的变革篇章,五代画家荆浩隐于太行山之洪谷潜心山水终成“山水画派”之鼻祖。“太行枕华夏,而面目者林虑。”遥望千峰竞秀、万壑争奇的巍巍太行,我们仿佛听到了年前宋代山水画大家郭熙对林虑山的赞誉。而今,登临的无数文人墨客感叹,八百里太行把最美的一段留在了林州。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底色。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更是林州市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今日之林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十足。全景共生的生态旅游项目与产业,是林州发展全域旅游的“金招牌”。该市借“天河从中来,白云涨川谷”的太行大峡谷独特山水资源打造出了5A风景区,并持续谱写着绿色乐章。目前,林州已建成中华古板栗园、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等郊野公园,正在高标准建设“林虑河、龙头山、两河(桃园河和*华河)”三大水系和“蜜蜂山、*华、桃园渡槽”三大公园,绿水青山正成为林州最叫得响的金山银山。全民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林州发展全域旅游的“先手棋”。在城市,通过大力开展“百城提质”“生态建设”行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林州已通过国家现场验收,获批省级森林城市。在乡村,林州集中开展“全民动手、清洁家园”大行动,实施城乡环境一体化,深入开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活动。年创建成省级生态村11个,*华镇庙荒村、止方村入选“河南最美乡村”。通过开展环境治理、清洁家园行动,让一城人动起来,让一座城美起来,“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的气象时常可见。全业共生的生态资源优化与利用,是林州发展全域旅游的“金钥匙”。旅游+一产,开辟农业农村新面貌,涌现出以留林生态示范园等乡村旅游示范区和*华镇庙荒村等乡村文旅示范村。旅游+二产,让传统工业焕发新生机,一大批“河南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涌现出林钢工业园遗址园等工业旅游新业态。旅游+三产,让文化“活”“火”相生,涌现出音乐舞蹈剧《走近红旗渠》、高家台画家村、淇心小筑精品民宿等文化旅游新业态。“峰峦绿如翠,清流饶山梁。山水似仙境,境中是家乡。若到这里走一趟,留恋不思乡……”这是让林州人唱起来就引以为豪的歌曲《山水美如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这是红旗渠精神传人的理念。现在的林州,景区旅游、城市旅游、乡村旅游均衡布局,特色小镇、特色农庄、特色民宿互为补充,一个青山碧水蓝天、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呼之即出。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林州这座镶嵌在太行山上的小城因一城人的精心呵护和雕琢而出落成了一个“天空之城”。营收余万元、连续多年保持28%左右的增长速度——这一组亮眼的数据,让林州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成为行业焦点。蓝天滑翔,换种方式游,换个角度看,“天空之城”收获了风景和幸福的提升。走进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伞花与白云齐飞,太行共长天一色,天空蓝的滑翔服、阳光白的头盔、彩色的滑翔伞,汇聚成为雄浑壮阔的“蓝色交响曲”。自年首飞以来,这里已经成功组织了33场国际性的重大赛事。近年,林州市开通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红旗渠寻源红色游、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太行大峡谷空中绿色游、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滑翔基地+滑翔体验”蓝色游等“三色旅游”空中专线,医院共同开展直升机空中搜救工作,打响了蓝色旅游培训基地的。如今,以航空运动主题公园、梦幻谷自行车赛道、鲁班壑登山步道等为代表,林州正加快兴起体育旅游新业态,让“蓝”色旅游品牌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在已有10家滑翔俱乐部、滑翔培训学校的基础上,中宇通航公司开通了直升机空中游项目,全市有自行车俱乐部22家,各类登山组织余家。“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位于海拔1余米的林虑山山巅,现在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国际滑翔基地。”林州市滑翔协会负责人陈广玉说,“我们将全力以赴把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打造成为世界滑翔界健儿的集训殿堂,滑翔爱好者的体验圣地。”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地绿水清天蓝深入人心,林州市形成了深刻的人文情怀。今天,无论是林州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够明显感受到林州这座城市日益提升的颜值和持续增加的旅游魅力。开门即见绿,临窗闻花香,梦醒听鸟鸣,闲坐读风月,这已经成为熟悉林州的每一位游客的享受。全域旅游,让林州“红、绿、蓝”三色旅游相融合在一起,汇成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林州以此为龙头,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绚丽多彩的山城再一次“躁动”了起来,围绕着打造世界人文山水城市的蓝图,一幅全域旅游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记者歌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