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为切实提升*务服务工作能力,林州市行*服务中心以“加强能力作风建设促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核心,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抓手,坚持人民至上,充分发挥监督作用,重点解决“放管服”改革的痛点难点问题,疏通办事梗阻,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米”,搭建*委*府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在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上做出探索。
群众的事儿办成了没有,办得怎么样,办得好不好,这是林州市行*服务中心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做的事。随着林州市“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推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等具体做法的落地生根,“办不成事”的现象也日益减少。但随着办事企业、群众服务需求多样化、复杂化,“疑难杂症”必不可免,“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就是着重解决这些影响群众办事体验的“关键少数”问题。
上前服务靠前监督在窗口一线化解问题
始终坚持“能为群众办的事,坚决办成”原则,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作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行*审批服务质量,转变干部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是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初衷,同时也是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举措。
一天上午,“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工作人员小李正在整理台账,突然看到一名市民气呼呼地跑过来,要投诉工作人员为难他,不给办理业务。小李当即表示:“您先不要着急,详细说一下您办理业务时的情况。我们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说法,帮您把事情办成。”
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小李得知,产生矛盾是因为二手房评估机构在为该群众评估时,评估费用开票信息填错,导致该群众无法报销。小李及时与房产事务中心、市税务局窗口工作人员沟通协调,并让其重新为该群众开取了发票,该问题才得到了圆满解决。
经过向群众耐心解释,群众表示对工作程序存在误解,并对小李工作态度表示非常认可。
细化流程加强监管让窗口运行有保障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根据办事具体情况,制定了工作方案,窗口收到群众、企业反映问题后,按照“受理-分类-转办-办结-反馈”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研判,根据问题复杂程度填写红、*、蓝交办单。“蓝牌”问题属于现场能解决的,联系相关服务窗口,予以现场解决。不能现场答复的“*牌”“红牌”问题,需在3到10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并协调做好后续办理工作。在窗口运行过程中,市纪委对窗口受理、办理过程进行跟踪监督,查看工作进度,督促办理部门高效运转,推动相关问题落实解决到位。同时市纪委监委还成立专项督查组,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以模拟办事、电话咨询、随机走访办事群众等途径,查看是否存在虚假落实、敷衍应付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倒逼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自窗口成立以来,累计接待企业和群众余人次,其中,为群众答疑解惑余人次,解决企业群众办不成的事98件,办结满意率达%,好评率%。
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我家孩子前段时间因为点事被拘留了,觉得很委屈,真不是我们的错呀,你能帮帮忙吗?”“您好,您反映的问题,我们行*服务大厅确实无法为您受理,建议走法律途径解决,同时您可以到大厅西北角的法律援助中心窗口,我们那里有值班律师,可以帮助您解决”“哦,那我知道了,我这就去找律师问问去,谢谢你!”这是行*服务中心一名办事群众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人员的对话。
“窗口自设立以来,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知道该去哪里办业务的或者对窗口受理范围存在误解的群众。群众都是带着希望来的,就算大厅里不能办的事情,我们肯定也得解释好,让他们办事有方向,不走冤枉路。”林州市“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人员说,帮“办不成事”的群众找到能办成事的地方或途径,也是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人员的一项任务。
小窗口,大民生。下一步,林州市“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将多措并举、攻坚克难,不仅要把群众难办的事办成,更要以此为契机完善制度、形成机制,及时总结现象背后的共性问题,着力补齐短板,提高流程效率,提升办事效果,将其作为提高治理水平、强化能力作风建设的一个有力抓手,真正打造成市委市*府联系群众的窗口、纽带、直通车,让林州*务服务环境更加优化,群众更加满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