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老外变老乡,心安即吾乡
TUhjnbcbe - 2023/5/10 20:57:00

▲大赛合影

老“外”变老“乡”此心“安”处是吾“乡”

“甲骨文杯”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大赛现场短新闻

安阳融媒记者李中华文/图

▲演讲大赛现场

▲演讲大赛现场

10月20日上午,来自俄罗斯的国际学生塔西娅在安阳市职工文体中心舞台上,用家乡的套娃演示着汉字“乡”的演变过程。

当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安阳市人民*府、河南省人民*府外事办公室、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承办的“甲骨文杯”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大赛,在甲骨文的故乡——中国河南安阳举办。

经过前期预赛,来自俄罗斯、德国、伊拉克、韩国、埃及、乌克兰、尼日利亚、罗马尼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塔吉克斯坦、喀麦隆、委内瑞拉的13个国家,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郑州大学等9所高校的18位国际学生进入决赛。

“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汉字是精神的故乡。”“我在汉字的故乡,找到了全新的自己。”……“乡”字,成为18位参赛选手口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汉字。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演讲大赛是一次“命题作文”。

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开幕前,18位参赛选手提前来到河南安阳,与安阳市9个县(市)区结对,分头深入企业、社区、学校、乡村等不同领域实地调研,围绕汉字“乡”,讲述汉字里的中华文化和在中原大地感知到的“五色”故事,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向世界介绍真实的中国。

来自韩国的选手在观看了安阳吕村战鼓后,想起了自己家乡的长鼓;来自尼日利亚的选手洪玛参观了安阳殷墟妇好墓,激动的意识到自己来到了巾帼英雄的家乡,不由唱起了豫剧选段;来自埃及的选手玛丽亚走进安阳大寺前社区,了解了社区志愿者的工作后,不禁感动落泪;来自肯尼亚的选手夏雨柔手捧安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奇灯笼画,想起了自己家乡的谚语:“每个人都要成为别人的一盏灯。”

更有来自委内瑞拉的选手玛丽在参观了安阳林州红旗渠后,借着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红旗渠》展开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搬到别处?”“因为那里是家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许多选手不约而同的演讲主题。

“‘乡’字在甲骨文中,就是两个人在一起吃饭。”来自乌克兰的选手安安,已为人妇、远嫁中国。她解释“乡”字:爱在哪里,“乡”就在哪里。

在大赛舞台的一侧,一位主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叫京盛,来自日本,是年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大赛的冠*。

同一个舞台,不同的身份。如今的京盛,已就职于中国外文局。当年演讲词中的“中国妻子”,如今已成为他孩子的母亲,就坐在台下观看。

放眼18位参赛选手,两年之后,他们或者会回到自己的家乡,或者会留在自己的第二故乡——中国。

以安阳滑县万亩金*麦田为大屏背景,来自伊拉克的选手伊曼在演讲时动情地说:“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她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发展的平台。学习了汉字、汉语,我从老‘外’变成了老‘乡’。使用汉字、汉语与河南安阳的老乡们促膝交谈,让我产生了浓浓的归属感。”

▲1号选手金涛煐(韩国)

▲2号选手安娜(罗马尼亚)

▲3号选手玛丽亚(埃及)

▲4号选手金潼涓(韩国)

▲5号选手塔西娅(俄罗斯)

▲6号选手伊曼(伊拉克)

▲7号选手李遐(乌克兰)

▲8号选手洪玛(尼日利亚)

▲9号选手马提娜(坦桑尼亚)

▲10号选手周静雅(德国)

▲11号选手米娜(塔吉克斯坦)

▲12号选手欧力(喀麦隆)

▲13号选手玛丽(委内瑞拉)

▲14号选手娜思佳(俄罗斯)

▲15号选手安安(乌克兰)

▲16号选手侯子墨(塔吉克斯坦)

▲17号选手具禛雅(韩国)

▲18号选手夏雨柔(肯尼亚)

▲颁奖典礼现场

▲颁奖典礼现场

▲颁奖典礼现场

▲颁奖典礼现场

▲颁奖典礼现场

▲颁奖典礼现场

▲选手合影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外变老乡,心安即吾乡